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1122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地图专题强化训练B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地球地图(B卷)(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即一个节气。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如“芒种”一般在6月6日。如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仅按此义,图中所示的时空位置正值“芒种”的是()A甲B乙C丙 D丁2仅按字面含义指示的农事活动,该年5月25日及以前即有部分地区提前进入了“芒种”,这说明()A天文因素是固定的而天气是变化的B二

2、十四节气的使用具有地域局限性C两千多年来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D两千多年来作物品种发生了变异3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相隔15但时间间隔不一定相同,其影响因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公转的方向C地球公转的周期D地球公转的轨道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冬小麦是按从南到北的先后顺序进入成熟期的,纬度较低的丁区小麦已收割完毕,丙地的小麦腊熟期即进入了收割期。第2题,我国南北地域辽阔,季节差异较大,不可能同时进入“芒种”。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5月25日黄河流域小麦仅进入灌浆、乳熟期,应在6月6日前后进入“芒种”,故二十四节气最适用于黄河流域,有地域局限性。第3题,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有近

3、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快,转过15用时少,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时间短;在远日点附近慢,转过15用时多,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时间长。答案:1.C2.B3.D(2017温州模拟)气象学上将秋冬季地面最低温度0 的最初日期定为初霜日。将9月1日定为第1天,记为1,建立初霜日期序列。读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期分布图,完成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霜期越早,作物的生长期越短B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无霜冻现象C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基本一致D初霜期与气温年较差分布一致5影响甲地初霜日期等值线稀疏的最主要因素是()A距海远近 B纬度位置C地形起伏 D洋流影响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和气温常识可知初霜期开始越早

4、,结束期越晚,当地霜期越长,其对应纬度越高,热量越少,农作物生长期越短。长江上游以南有霜冻现象。华北地区与北疆地区的初霜期基本相同,但温度带不同,气温年较差也不相同。第5题,从图中可知甲地北部为小兴安岭,海拔较高,当地10月1日进入初霜期,甲地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10月10日进入初霜期,故选C。甲地南北距海远近差异不大;甲地不受洋流影响。答案:4.A5.C(2017郑州检测)读华北平原某地等地下水位线(该线上地下水位的海拔相等)分布图,回答67题。6该地地下水位的最大高差可能是()A5 m B6 mC7 m D8 m7该地村填、厂矿周围地下水位较低的原因是()A地面沉降 B雨季回灌C

5、抽取地下水 D开挖河道解析:第6题,从图中等地下水位线的海拔可以看出,该地地下水位最大在128 m与129 m之间,地下水位最小在122 m与123 m之间,故图中地下水位最大高差在5 m与7 m之间。第7题,村镇、厂矿周围日常生活和生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较低。答案:6.B7.C(2017郑州质检)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回答810题。8图示统计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是()A20日16时至22日16时B21日0时至22日0时C21日8时至22日8时D21日12时至22日12时9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A台风雨 B锋面雨C对流雨 D地形雨10该时段()A亚欧大陆降温快B亚洲高

6、压势力强C太平洋升温快D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解析:第8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此次大暴雨的统计时段为世界时21日0时至22日0时。世界时为中时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世界时早8小时。故此次大暴雨的统计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为21日8时至22日8时。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锋面雨。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段雨带位于我国长江、淮河流域,应该为6、7月。该时段亚欧大陆升温快,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势力强,与亚欧大陆相比北太平洋升温慢,北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答案:8.C9.B10.D(2017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夏季旱涝指数是指7、8月降水与5、6月的相对差值数,

7、它可以直观地反映旱涝交替出现的情况。如图为某年华南地区部分旱涝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图中夏季降水变率最大的城市是()A南宁 B广州C河池 D灌阳12关于三亚降水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5、6月降水大于7、8月,因为5、6月受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B5、6月降水大于7、8月,因为5、6月受来自印度洋气流的影响C7、8月降水大于5、6月,因为7、8月受台风的影响较多D7、8月降水大于5、6月,因为7、8月受副热带高压的直接控制13推测该年份()A潮州周边地区出现严重的伏旱B灌阳附近有较长时间的梅雨天气C珠江口沿岸出现涝渍D南宁受台风影响5月大于7月解析:第11题,从夏季旱涝指数的

8、概念可知,相对差值数越大,则表示降水变率越大,从图中可知灌阳夏季旱涝指数绝对值比其他三市大,故灌阳夏季降水变率最大。第12题,三亚的夏季旱涝指数大于0,所以三亚7、8月的降水大于5、6月。7、8月三亚受台风影响大,降水多。三亚处于18N左右,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5、6月华南准静止锋位置在大陆上,并不在三亚。第13题,珠江口附近夏季旱涝指数为0.1,珠江口沿岸7、8月降水较多,易出现涝灾,C正确;潮州指数为0.3,降水多于5、6月,不可能为伏旱,A错;灌阳的夏季旱涝指数约为0.3,说明5、6月降水多于7、8月,这可能是5、6月梅雨天气降水多造成的,也可能是7、8月伏旱持续时间长造成的,B错;南宁

9、夏季旱涝指数大于0,该区域7、8月降水多,我国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南宁5月台风较少,7月较多,D错。答案:11.D12.C13.C下表为我国某地部分日期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读表回答1415题。日期M3月21日4月10日9月3日9月23日日出时间6:426:20N5:586:20日落时间17:5818:2018:4218:4218:2014.与表中M日期最接近的是()A1月1日 B2月11日C3月1日 D4月11日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月10日该地的日出时间N大约是5:58B4月10日傍晚可以从南面窗户看到日落景象C9月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4月10日的大DM日期到3月21日

10、该地正午时树影可能逐渐变长解析:第14题,由表可知,9月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4分钟,9月2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时间经过了20天,昼长大致缩短了44分钟。按照此规律,M日期该地昼长为11小时16分钟,与3月21日(9月23日)该地昼长12小时相差44分钟,故日期也大致相差20天,M日期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由此推断与M日期最接近的是3月1日(10月13日)。第15题,3月21日到4月10日大约经过了20天,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由上题分析可知,时间经过20天,昼长大致增加44分钟。3月21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则4月10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4分钟,由此推断4月10日日

11、出时间N大约是5:58。4月10日当地日落西北,从西北面窗户可以看到日落景象。9月3日的昼长与4月10日的昼长相等,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当M日期为3月1日时,从此日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树影逐渐缩短;当M日期为10月13日时,从此日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后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正午树影先变短后变长。答案:14.C15.A(2017河南百校联盟联考)下图为2017年某日16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1618题。16该图所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17此时()

12、A兰州盛行东北风B日本南部受台风影响C我国北方普降暴雪D北京与兰州气压值相同18该月武汉气温低于成都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覆盖率 B距海远近C纬度位置 D地形解析:第16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亚陆大陆以高压为主,高压中心大致在西伯利亚;在日本及附近海域有低压存在,低压中心在日本以南洋面上。此时陆地受高压控制,海洋受低压控制,很明显应该是冬季。第17题,在兰州附近做风向图标,可以看出该地为东北风;而日本南部是温带气旋,再者从上题得出此时为冬季,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出现;我国北方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以晴冷为主;此时兰州气压为1 024 hPa,北京气压为1 022 hPa,不在同一条等压线上。第18

13、题,武汉气温低于成都的主要原因是成都居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冬季风入侵,所以气温要高一些,而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也没有大的山地;两地纬度类似,武汉离海更近一些;植被覆盖率资料里没有体现出来。答案:16.A17.A18.D(2017高考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甲 B乙C丙 D丁20水库建成后能够()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解析:第19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及海拔可以判定,甲乙一线为河谷,甲地位于峡谷处,在该地建设水库大坝成本最低。丙地位于鞍部,海拔比甲地高,不适宜建设大坝;丁地位于鞍部外侧的山谷中,在此地建坝无处蓄水。第20题,水库建成后,可以利用水库的落差,在甲地大坝处开发河流水能,B项正确。水库建成后,甲乙一线河流的落差还存在,水流湍急,不利于发展航运;水库蓄水,可以调节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但不能增加径流总量,更不能消除地质灾害。答案:19.A20.B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