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1113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强化训练A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A卷)一、选择题(2017南宁适应性测试)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形成的终碛堤特点相差较大。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山岳终碛堤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山岳终碛堤最可能位于()A高山草原带B高山冰川带C高寒荒漠带 D高山针叶林带2图中两道终碛堤显示()A气温降低,冰川扩张B气温降低,冰川退缩C气温升高,冰川扩张D气温升高,冰川退缩3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A海拔较高,长度小B海拔较低,长度大C海拔较高,长度大D海拔较低,长度小解析:第1题,终碛

2、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所以冰碛堤应在冰川带下限,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堆积物,这里不会是森林和草原带,应是高寒荒漠带,故选C。第2题,图中有两道终碛堤,说明气温升高,冰川退缩。故选D。第3题,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的南极大陆地区、格陵兰岛等面积较大的陆地上,面积较大;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上,面积较小呈条带状,由此可判断出山岳终碛堤分布的海拔较高,长度较小,故选A。答案:1.C2.D3.A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途中经过丹娘沙丘,它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加上蓝天白云,组合在一起,是一幅美不胜收的

3、画卷。读图完成45题。4丹娘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流水B风力C冰川 D海浪5丹娘沙丘面积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4题,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而成的小丘,常见于沙漠、海岸、某些河谷。第5题,每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加,冲刷严重,加上风力较小,不利于形成沙丘。答案:4.B5.B(2017广州综合测试)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河段主要流经页岩和石灰岩地区,多峡谷、险滩,盛产奇石。奇石水洗度很好,手感十分光滑,具有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如图所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本地及外地的爱石人士,到河岸及河底采集奇石。据此完成67题

4、。6红水河奇石的采集季节最主要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7红水河石“奇”的最主要原因是()A岩石受变质作用B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C岩石受风化作用D河流的冲刷和溶蚀作用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红水河采集奇石的地点主要在河岸和河底,为了便于采集奇石,最佳季节应该在河流枯水期。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49月,此时段河流径流量较大,不便于奇石的采集;冬季红水河流域降水量最少,河流径流量最小,河床易出露,便于奇石采集,故D项正确。第7题,红水河奇石水洗度好,说明受河流冲刷和溶蚀作用(该地有石灰岩)明显,故D项正确。答案:6.D7.D(2017浙江建人高复月考)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

5、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据此完成89题。8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9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8题,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第9题,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上升,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地区的岩溶现象。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夏季,故

6、B正确。答案:8.A9.B“蓝洞”是指在海岸或珊瑚礁礁盘的浅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我国三沙市永乐环礁中的蓝洞“永乐龙宫”(163130N)深达300.89 m,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蓝洞。地学家们一般认为“永乐龙宫”应为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最低时期以前由陆地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溶洞,由海平面以上沉降于海面以下形成的。第四纪冰期最低海平面位置一般认为距现今海平面约125 m。据此并读图完成1011题。10若“永乐龙宫”是由溶洞整体垂直沉降成为蓝洞,至少下沉了约()A175.89 m B300.89 mC425.89 m D726.78 m11在“永乐龙宫”由喀斯特溶洞演变为“蓝洞”的过程中()A一

7、直处于温暖环境之中B洞体深度一直在增加C第四纪冰期是关键因素D由流水溶蚀转为海浪侵蚀解析:第10题,“龙宫”是在最低海平面时期,由海平面以上沉降于海面以下形成的,如海平面不变,应至少下沉300.89 m,但第四纪冰期最低海平面位置低于现今海平面125 m,故实际只下沉了175.89 m。第11题,第四季冰期之后地球一直处于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且“龙宫”位于低纬度,即便在冰期受影响也较小,在冰期时仍有流水的溶蚀作用,故A正确。洞体是由陆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沉降到海平面以下后溶蚀作用无法进行,故B错;第四纪冰期只影响了溶洞的形成,并没有导致溶洞向蓝洞的转变,故C错;海浪无法进入洞体内部,故D错

8、。答案:10.A11.A二、综合题12(2017福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奥卡万戈三角洲(见下图)是地球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之一。这里随处可见鳄鱼、大象、羚羊、狮子等野生动物,被称为“大型动物的天然避难所”。2014年,奥卡万戈三角洲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往探险。(1)说明该三角洲的形成过程。(2)分析该三角洲成为“大型动物的天然避难所”的原因。(3)指出前往该三角洲探险必须携带的个人防护用品。(4)有人建议奥卡万戈三角洲要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解析:(1)奥卡万戈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河流搬运泥沙、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2)奥卡万戈三角洲成

9、为“大型动物的天然避难所”的原因主要从邻近区域生态环境、奥卡万戈三角洲的地形、水源、食物等方面分析。(3)应结合该三角洲地理环境特征,如高温、潮湿、蚊虫多等,携带相应的物品。(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同意该三角洲发展旅游业主要从旅游业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不同意该三角洲发展旅游业主要从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沼泽,地势趋缓,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2)三角洲的邻近地区气候干旱,环境恶劣,不适宜大型动物生存;三角洲地区地域广阔,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适合大型动物生存。(3)防水衣、

10、鞋子,遮阳帽、防晒霜、防中暑药品,驱蚊以及防身用品。(4)同意。理由: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或不同意。理由: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13(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 mm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 ,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 。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1)读图分析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说明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3)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的不利影响。答案:(1)地处南欧东部,欧、亚、非三大洲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土耳其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北部有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沟通欧洲大陆,水路交通便利,因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2)喀斯特地貌。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3)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被减少。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