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1109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选修部分考点36环境保护(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36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环境问题的危害(具体环境问题具体分析),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森林锐减滥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小。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土地荒漠化的面积扩大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

2、造成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森林被毁和草原遭破坏、环境受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致使许多生物种群濒临灭绝。垃圾污染及危险废物转移。(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2自然资源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矿产资源问题:矿产濒临耗竭原因: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问题: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原因:自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为原因人口增加超过土地的承载能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水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原因:人类能够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衡,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导致水污染和

3、水浪费现象严重。(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能源为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应对非可再生资源耗竭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能源为例)措施:开源、节流、跨区域调配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开发利用新能源);采用科学的方法开采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跨区域调配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采用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要防止各种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在矿区采矿生

4、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并及时开展土地复垦。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世界淡水紧缺。土地资源危机。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草场资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建立自然保

5、护区。3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掠夺式、粗放型的开发利用方式,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易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脆弱区:海陆交界带、河流变迁带、山地平原过渡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接带、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污染影响严重区。(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为例)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地表干松

6、,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危害掩埋农田、牧场、交通线等,使土地丧失生产力,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三北”防护林;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压缩耕作业规模);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问题(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滴灌喷灌技术、耐旱作物等);控制人口增长等(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例)4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液污染

7、、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和光污染等。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以水污染为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被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体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的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形成条件:在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工业污染的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的关键:减少“三废”排放量,对废弃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业污染的防治应该是预防优于治理。进行清洁生产。农业污染的防治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城市垃圾污染的防

8、治对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加以分类收集,对有机物可实行堆肥处理,对其他无利用价值的垃圾主要实行焚烧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综合利用:发电,生产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控制工业污染等。知识归纳(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成因a.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b.破坏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导致大气中CO2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影响不利a.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引起降水和干湿变化,如干旱半干旱

9、地区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旱,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有利高纬度地区变暖,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对策能源a.减少矿物燃料使用;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c.采用清洁新能源森林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其他加强国际间合作臭氧层空洞成因使用冰箱空调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排放氟氯烃增多,消耗臭氧影响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一些生物灭绝,农作物减产对策减少氟氯烃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协作典型地区南极上空(春季10、11月)、北极上空、青藏高原上空酸雨成因人为原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的酸性气体增多自然原因降水较多影响对生物界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10、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危及人体健康对非生物界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对策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等典型地区我国酸雨区(东南部,pH值小于5.6)、重酸雨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和云贵地区,pH值小于4.5),世界酸雨区:西欧、北美等地(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问题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耕地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人口增长,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

11、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及环境污染等矿产资源问题人均拥有量少,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面临枯竭人口增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开发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破坏(3)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类型、成因、危害与防治类型成因危害防治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异常(如降水变率大);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多大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口增长过快,经济贫困落后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沙尘暴危害严重;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合理利用

12、水源(改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利用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放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轮牧,控制载畜量);加强行政管理;加强环境教育土壤盐渍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只灌不排;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土壤含盐量较高,土地生产力降低,农作物产量降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科学

13、排灌(合理的灌溉应有灌有排;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田覆盖;施用化学改良剂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人为原因:乱垦滥伐,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人口增长过快,经济贫困落后造成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使地表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在河道和湖泊中,加剧洪涝灾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合理放牧,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矿区复垦;建梯田、修挡土坝;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移民;消除贫困,提高人口素

14、质(南方山区:以种粮为主调整为以林果为主,封山育林)森林减少干旱、火山喷发、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人类过度采伐森林植被减少,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建立自然保护区;谨慎和合理引种、饲养外来物种,应对生态入侵生物多样性减少毁林及工程建L设不当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酸雨影响,病虫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外来物种抑制或入侵滥杀本地物种,影响当地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物种入侵自然和人为原因使生物在空间上快

15、速扩散(4)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为例)水污染问题问题以太湖蓝藻爆发(水体富营养化)为例原因自然原因温度高,藻类繁殖快;降水少,水体更新慢;夏季风将蓝藻吹向北面人为原因大量含氮、磷的工业废水排放入湖;农业使用的化肥造成水污染;城市居民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大量生活污水排放入湖对策预防禁止兴建排污量大的小型企业,减少废水排放量;规定废水达标排放;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模式治理集中治污,建污水处理厂管理加强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意识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大气污染问题问题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为例人为原因工业污染,交通废气排放,煤烟型污染(冬季),扬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