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0984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学案(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

2、持稳定的能力。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1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规律分布及说明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大陆的低纬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大陆的高纬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3、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

4、带(南)南美大陆东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西风带控制下的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山体

5、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3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4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

6、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5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指赤道至回归线之间)或始终在南边(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6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7可根据不同山坡的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东西走向的山自然

7、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1、(2016高考押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1)分析图示芦苇分布区,容易发

8、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分析这种做法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所造成的影响。答案:(1)处于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处沿海,湿地水位降低时,易引发海水入侵。(2)对湿地: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对地下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对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降低。【变式探究】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

9、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BCD答案:(1)C(2)D特别提醒: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

10、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点拨: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例2、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

11、林带A BC D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答案:1.C2.D 【变式探究】(2015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答案:(1)C(2)A 特别提醒:本

12、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判断迁移路线经过的地区,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原因,应从房屋结构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战争不断的现象。考点三、垂直自然带差异例3、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4图中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是()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答案:3.D4.B 【变式探究】(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

13、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南岭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水分C海拔 D热量答案:(1)C(2)B特别提醒: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浪费的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

14、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答案】7.C 8.C【考点】气温变化,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2016江苏卷)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 8 题。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 蒸发 B. 下渗C. 蒸腾 D. 地下径流【答案】7.D8.B【解析】7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 年植被增加,流量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