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3岩石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0935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3岩石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3岩石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3岩石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3岩石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3岩石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石圈一、【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某地沉积模式图。(1)K地貌类型为_,简述其形成过程。(2)推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答案】(1)冲(洪)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该地岩层断裂陷落,相邻山地抬升,断层两侧落差增大。流经山地的河流洪水期水流流速

2、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2)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解析】(1) K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位于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该地岩层断裂陷落,相邻山地抬升,断层两侧落差增大。流经山地的河流洪水期水流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

3、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可能多个冲积扇、洪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2)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流速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二、【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7年末,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如柱的火山灰高达1500米。下图为“近一年来印尼5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印尼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有。(2)除地震、火山喷

4、发外,印度尼西亚多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是,危害有。(3)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有。【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破坏基础设施;引发次生灾害。(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解析】(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2)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多,地形坡度大,植被破坏。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条件可知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泥石流灾害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伤亡;

5、建筑物损坏,淹没农田,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次生灾害。(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早知道,早预防;从政府来说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三、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千湖沙漠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左下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下图示意圣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1)说明千湖沙漠在东南风影响下难以西扩的原因。(2)指出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上半年或下半

6、年),并分析该时间段沙漠扩张的原因。(3)判断输送的泥沙对千湖沙漠扩张贡献最大的河流(a河、b河或c河),并简述判断依据。【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周围地区植被茂密;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2)上半年。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送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3)b河。依据:河口泥沙的搬运力主要是洋流。根据洋流流向可知,b河的泥沙受洋流影响搬运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积。【解析】(1)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吹沙移动的力量小。周围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多,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所以难以西扩。(2)根据图示降水量分布情况,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送入海的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沙源较充足。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是上半年。(3)河口泥沙的搬运力主要是洋流。根据洋流流向可知,b河的泥沙受洋流影响搬运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积,成为千湖沙漠的主要沙源。a河流程短,流量小。c河洋流方向不能携带泥沙到千湖沙漠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