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0870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略一 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单独成册 (2017全国3月大联考)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13题。1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是()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D洛杉矶温和多雨2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3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B湄公河鱼类进入 C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D面积季节变化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洞里

2、萨河正常时自北向南流,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第2题,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第3题,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广阔,且纬度低,水温常年适合鱼类生存;河流带来有机质等原料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

3、生存;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连,有利于湄公河及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种类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答案:1.C 2.D3.D(2017百所名校冲刺卷)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完成46题。4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类气候气温最高CI类气候气温最高D类气候气温最低5图示M地区山脉()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

4、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4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结合图示可知,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类气候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温位于两者之间。第5题,图示M地区山脉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温度等温线分布纬度越高,类气候对应等温线是c,分布纬度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山脉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应向北凸出;该地位于50S以南,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物种丰富,雪线低,C正确。第6题,从图中看,丁地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

5、,D正确。答案:4.B5.C6.D(2017山东沂水一中模拟)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C岩层分布处的最大高差约200米D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8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岩层分布处最接近的是()A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B中国狼牙山石灰岩峰林C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D新西兰瑙鲁赫伊火山解析:第7题,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a、b所属的地质构造,a段中间是岩层,两侧是岩层,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b段中间是岩层,两侧是岩层,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岩层分布处有一河流经过,所以其海拔高

6、度范围为300350米,岩层分布处为400450米,所以两者之间的高差范围为501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150米;据图中的指向标及等高线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D项正确。第8题,从等高线看,岩层分布处应为山地,且岩层最新,应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的,D项正确。其他三个都为外力作用所形成的。答案:7.D8.D(2017皖南八校联考)沙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其森林、石油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读沙捞越地区简图,完成910题。9与拉让河相比,巴兰河()A航运发达B流速快C径流量大D受咸潮影响大10巴兰河河口无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高,泥沙含量少B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C风高浪大,海水侵

7、蚀作用强D地形平坦,支流汇入少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巴兰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流速快,受咸潮影响小,航运条件较拉让河差;巴兰河较拉让河短,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径流量小。第10题,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丰富;图示地区纬度低,海面风浪小,海水侵蚀作用较小;由于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少,且流速快,所以在河口处无冲积岛形成。答案:9.B10.A(2017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中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112题。11比较两种生产模式()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乙

8、生产规模更大12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实现笫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ABCD解析:第11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甲农产品种类更多;乙产品附加值更高,生产规模更大,受市场影响更大。第12题,图示中没有第三产业,也没有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11.D12.D(2017湖南衡阳八中模拟)下图中甲地葡萄品质优良,是秘鲁国酒皮斯科酒的生产原料。近年来,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1315题。13最佳葡萄酒厂选址是()A原料丰富的甲地B水质优良的乙地C交通便利的丙地D市场广阔的丁地14葡萄生产规模扩大受到很多专家

9、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最可能是()A加剧水土流失B冷藏储存费用高C导致下游地区荒漠化D距离市场远15有关图中等值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海拔500米以上B乙处山顶有永久性积雪C丙处河流冬季水量丰富D丁处河流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解析:第13题,葡萄酒酿造原料葡萄为时鲜水果,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原料葡萄的体积重量远大于产品葡萄酒,原料在工业成本中占得比重较大,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原料地。第14题,由图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发展葡萄生产水源不足,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势必会大量引用河水,致使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因缺水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15题,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甲处海拔高度 20

10、0500 米之间,乙处山地海拔高度在 2 0003 000米之间,夏季山顶气温应该在 0以上,不会有永久性积雪存在;丙、丁两处河流下游为时令河,说明两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水量丰富。答案:13.A 14.C 15.D(2017西安一中押题卷)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读图,完成1617题。16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17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解析:第1

11、6题,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第17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答案:16.D 17.A(2017高考押题卷)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

12、。读图,完成1820题。18该区域浅层地热能()A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B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19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市场需求不足B资源不易再生C基础设施薄弱D埋藏深,开采难20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A地下水位下降B开采区地表水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D地下水生生物减少解析: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多,东部少,并不是从断层线向两侧递减;绿港地区地温梯度值在每百米6.56.7之间,最丰富;图中浅层地热能并不以县城为中心向外递减分布;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地形起伏对地热能影响小。第19题,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与地球梯度增温,属于可再生资源,埋藏也相对较浅;该区域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缺少配套设施,从而导致未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第20题,浅层地热能以水为载体,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会大量抽取地下水,因此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等;开采浅层地热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浅层地热能涉及的地下水水体中生物量很少。答案:18.B19.C20.A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