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0854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神农架地区地形图,图中某地是我国南方冬季滑雪胜地,该滑雪场全年积雪时间约150天,总面积约10 000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1该滑雪场冬季积雪多,积雪时间长的原因是()A临近海洋B地形崎岖C纬度较低D海拔较高2图示区域段河流与段河流相比()A冰期较短B含沙量较小C流速较快D流量较大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该地位于内陆,A错;地形崎岖不是影响积雪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B错;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气温较高,不利于积雪存在,C错;该滑雪场冬季积雪多,积雪时间长的原因是海拔较高,D对。第2题,读图,图示区域

2、段河流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流速较快;段河流位于河流下游,等高线稀疏,落差小,流速较慢,C对。段河流海拔较高,冰期较长,A错;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含沙量较大,B错;上游流量较小,D错。答案:1.D2.C(2017沈阳二中期中)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B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4图中显示冬季b缺失,其原因是()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B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C气温较低,冰雪难以融化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a长年存

3、在且补给量最大,夏秋多、冬春少,结合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雨水补给为主,可判断a是雨水补给;b春秋夏三季存在,补给水量居第二位,结合长江上游在青藏高原区,多冰川分布,可判断b是冰雪融水补给;c长年存在,水量少但稳定,属于地下水补给。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b为冰雪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而冰雪难以融化,故冬季长江基本没有冰雪融水补给。答案:3.B4.C潜在蒸发量是指充分供水的下垫面(即充分湿润的表面或开阔水体)蒸发或蒸腾到空气中的水量,又称可能蒸发量或蒸发能力。下图是陕西省部分城镇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图示潜在蒸发量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致由东

4、南向西北递增B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C与河流分布呈正相关D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6榆林地区的潜在蒸发量明显高于安康地区,可能是因为榆林地区()A年平均气温更高B相对湿度更大C平均风速更小D年日照时数更多解析:第5题,图示潜在蒸发量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根据图中春夏秋冬潜在蒸发量的变化可知,潜在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潜在蒸发量与河流的分布无明显的相关性;仅据图中信息判断不出潜在蒸发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第6题,榆林地区纬度高,年平均气温低于安康地区;安康地区位于陕南,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相对湿度大;风会加快水分蒸发,平均风速与潜在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平均风速小则潜在蒸发量小;榆林地区降水少,晴天

5、多,年日照时数多,潜在蒸发量大。答案:5.B6.D图1示意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图2示意咸海流域。据此完成79题。7咸海流域()A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强C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D受大西洋西风影响较大8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逐渐缩小B湖岸的坡度东岸陡西岸缓C流域主体位于温带草原D全球变暖是湖泊萎缩的自然主因9咸海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B棉花种植受到极大威胁C冬半年沙尘暴频发D气温年较差减小解析:第7题,咸海位于中亚,属于内流湖,参与陆地内循环,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第8题,图示显示咸海湖面越来越小。流域面积是汇

6、水区域的面积,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确定其流域边界没有变化,则其流域面积不变;湖岸线东岸移动幅度大,西岸移动幅度小,说明东岸坡度缓,西岸坡度陡;咸海位于中亚,属于温带荒漠;湖泊萎缩,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是由于入湖河流被用于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究其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引起的蒸发量增大,湖水减少。第9题,水稻及棉花种植的多少主要依赖于注入咸海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的状况,而不是取决于咸海水量的多少,故A、B不对;咸海面积减小,气温年较差将变大,故D不对;咸海面积减小,气候更加干旱,暴露在地表的湖底沙、盐,易受风的影响,形成沙尘暴。答案:7.C8.D9.C(2017西北工大附中模拟)植生滞留槽,

7、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11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解析:第10题,由材料中“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雨水的滞留可直接使地表水下渗增

8、加。第11题,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植生滞留槽”会增加城市地表及大气的湿度,从而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槽中植物起到了生物的滞水功能;受城市功能的制约,植生滞留槽不可能根治城市内涝,同时也不可能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10.B11.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7成都二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6分)(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8分)(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8分)解析:(1)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

9、于海陆间循环;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2)日变化可从材料二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3)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3)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

10、(水污染加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13(2016高考上海卷)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8分)(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8分)解析:(1)水文特征主要是描述

11、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3)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

12、、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采取的对策:在河流水资源利用基础上,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汛期”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3)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统一管理与调配”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