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0289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730第一节核心素养渗透点(12800字)(省)(章丘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版小学数学教材核心素养渗透点梳理长期以来,知识与技能一直是数学教学关注的轴心,而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价值“数学核心素养”问题和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问题,始终都没有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来研究。现今,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育人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根本转变,但仍有不少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尚未化并转化为真实的教学实践行为。如在写文章或讨论“核心素养”理论时,发表的言论越来越接近或类似某些时尚的理论或口号,而实际教学行为却仍停留在“知识传递”层面。具体地说,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被规划得详细而明白的,首先是本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和需要掌握

2、的“技能”与“技巧”。除了这些关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外,其他目标的设定常常是笼统的、含糊的。如提倡素养教育,就在目标中增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就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目标的增加,反映了教师对“素养教育”的意识开始觉醒。但是具有“普适性”的口号性目标,几乎可以作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像这样既没有个性又没有载体的抽象目标,在许多教案中都能看到,但仅凭此,在任何一堂课中都不可能得以具体的落实,只能起到点缀和贴标签的作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育人”目标必然会束之高阁,付之东流。为避免数学素养教学的空泛化,帮助教师明确每一节课特有的、相应的

3、、适度的数学素养培育目标,促进“育人”目标落实、落细、落地,本章分第一、二两个学段,从教学知识点、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数学核心素养要素、要素渗透点、教学实施建议四个方面,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对版教材中数学素养渗透点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匡助教师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转化和双向构建。第一节 第一学段教材核心素养渗透点梳理及实施建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皮亚杰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4、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特别是在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如在数数和计算时,要借助手指头或小木棒等实物;对概念的理解经常受概念所包含的直观特性所支配,不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如比较1千克石头与1千克棉花谁重,往往会受直观经验的干扰,得出“1千克石头比1千克棉花重”的错误结论;虽然可以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如果不给出提示,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借助画图或列表等方法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基于

5、上述特点,在梳理第一学段教材的核心素养渗透点和拟定教学实施建议时,秉持两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把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融为一体,教学要求的提出既要适切,又要适度;二是与标准(2011版)教学目标保持一致,重在引导学生经历过程,感知方法,体验思想,逐步领悟数学素养。具体容如表4-1所示。 第一学段教材核心素养渗透点梳理及教学实施建议教学容核心素养要素核心素养渗透点及教学实施建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准备课10以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数的认识万以数的认识抽象思想符号意识1. 在认识10以数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分一分

6、、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物抽象到点子图(小圆点),再抽象到数字符号的抽象过程,()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感知数字符号本身所表征的准确的数学意义,体验数字符号在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中的作用,知道数字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的重要形式。2.借助具体情境,通过使用圆片等学具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认识关系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初步体验关系符号字在数学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3.在数概念“个、十、百、千、万”的学习中,经历从10个一抽象出1个十、10个十抽象出1个百、10个百抽象出1个千、十个千抽象出一个万这

7、一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感知各数位上的数字符号的位置值,体验数字符号在数学表达中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引导学生关注同一数字符号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理解计数的位值制原则,培养符号思想。4.在导读“小知识”和“你知道吗?”栏目时,引导学生在了解数字符号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同时,体会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数感-1.在认识10以的数和1120各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学具,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分一分等活动,尝试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顺序和位置,经历从实物到数的抽象过程,会用数字符号来表达数的大小及相对关系,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对数量的多少进行估计,初步形成对数的直感。2.在认识1120各数

8、、100以数及万以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表征数的意义,经历数概念不断形成和扩的过程,感悟“个、十、百、千、万”的意义,弄清数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厘初步形成对十进制计数法及其位值制原则的结构化认识,厘理清“数位”“位数”和“位置值”的含义,会用万以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感悟数的大小和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近似数,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数,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事物,通过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数的大小,增强对数的感觉,引导学生尝试估计生活中物体的数量,交流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经验。推理思想归纳推理在学习万以数的读写过程中,引导学

9、生在大量的读数、写数活动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万以数的一般读法和写法,初步体验归纳思想,体会归纳的策略与方法。演绎推理1.在100以数的认识中,通过探究百数表,发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在每一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1;在每一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10),能够根据规侓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确定表中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积累初步的演绎推理经验。2.在万以数的大小比较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数的意义或选取标准数”进行逐级推理的方法,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言必有据的演绎推理意识。空间想象类比推理1.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时,引导学生从百以内数的读、写的方法类推到万以内数的读、写,发展学

10、生类比推理的能力。2.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引导学生从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类推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向学生渗透类比推理的思想。数形结合1.在数的认识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线上的点表示出各数,建立数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感知数的意义。2.在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中,借助数线直观地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将抽象的数转化成具体的形(数线上的点),帮助学生建立近似数的概念。3.在认识千以和万以数的过程中,借助正方体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个、十、百、千、万的大小及()十进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的图形化过程,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初步体验“以形解数”作用和价值。数的认识数与

11、代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抽象思想符号意识1.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当平均分的结果无法用学过的整数表示时,需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体会符号产生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结合平均分的过程自主创造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结合创造过程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符号表示“新数”的创新意识。数感-1.在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中,通过估一估、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数一数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使学生把握分数、小数的大小,形成初步的分数感和小数感。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初步体验分数、小数的意义,感知分数、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分数感和小数感。推理思想归纳推理1.

12、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图形进行研究,充分感知平均分的份数与选取的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归纳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2.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借助米尺、正方形纸等学具,让学生充分地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大量的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逐步归纳出小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类比推理1.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引导学生将“认识二分之一”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迁移到“认识几分之一”活动中,感知类推的方法和作用。22.在“认识几分之几”时,引导学生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迁移到“认识几分之几”的活动中,感知类推的方法和作用。.3.在学

13、习小数的读写方法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尝试、比较、类推等活动,将整数的读写方法迁移到小数的读写方法中,积累自主迁移经验,培养类推意识和能力。4.在认识两位小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一位小数的认识”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迁移到“认识两位小数”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转化思想1.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通过小数与分数的比较,沟通小数与分数的在联系,进行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特性(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转化方法,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2.在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时,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的换算,将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然后再进行大

14、小比较或计算,体验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再利用“已知”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转化思想意义和价值。空间想象数形结合1.在教学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涂一涂等活动,借助平面或立体直观图形,展现分数、小数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以形解数”的意义和作用。2.在教学分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借助数线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大小的比较,建立一一对应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模型思想在认识分数、小数时,引导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在引导学生完整条理表述操作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小数的概念模

15、型。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以的加减法20以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的加减法万以的加减法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加法估算)抽象思想符号意识在10以数的加减法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一”符号及其在运算中所表示的特定含义(“+”表示合,“一”表示分);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所表示的意义,会使用“+”“一”符号列式解决问题,体会运算符号的作用与价值。运算能力-1.在10以加减法教学中,借助学具操作、直观图演示、解读数线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基础。2.在20以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借助“捆合”或“拆分”小棒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3.在100以加减法的教学中,借助小棒、计数器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和演变,理解100以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掌握算法(即数位对齐)。通过合理的训练,帮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