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213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A.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 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C. 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封建子弟之制嫡庶之制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反映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巩固了国家政权,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材料说明血缘关系维系国家

2、政治,故B正确;夏朝已经出现“家天下”局面,不是殷周时期,故A错误;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秦朝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也不是殷周时期,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封建子弟之制嫡庶之制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血缘关系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 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C. 满足了统治者

3、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 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答案】D【解析】材料“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来自于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不为天下先,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谦虚谨慎,以慈悲怀天下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属于道家经典,不是反映儒家仁爱思想,故A错误;尚贤节用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儒家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 李斯会稽刻石B. 柳公权玄秘塔碑C. 颜真卿祭侄

4、文稿D. 赵孟頫洛神赋【答案】C【解析】材料“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反映了行书的纵笔豪放的特点,颜真卿祭侄文稿可以体现豪放纵情的特点,属于行书代表,故C正确;李斯会稽刻石属于篆书,故A错误;柳公权玄秘塔碑属于楷书,故B错误;赵孟頫洛神赋虽然也属于行书,但其特点是结构端正、行中带楷、楷中带行,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行书的特点风格入手,即可排除不属于行书的选项,再从AD选项的不同点出发,结合材料提示,即可正确判断。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

5、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B. 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C. 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D. 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南宋时期中国并未进入热兵器时代,仍然以冷兵器为主,故A错误;火药技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战争,不是南宋,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火炮由西方传入中国,故C错误;材料“忽放一霹雳砲金军大败”反映了火药影响了战争胜败,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忽放一霹雳砲金军大败”,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

6、火药的相关知识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论语卷一经 文 评 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答案】B【解析】材料“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

7、无谓”反映了该学者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赞同和崇拜,这属于李贽的思想,他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与此相符合,故B正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反映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来自于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借用孔子权威宣传维新变法,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来自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的吃人与礼教,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李贽对孔子思想主张的态度出

8、发,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史实,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D. 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材料“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反映了军机处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反映了军机处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军国大计威命所寄”反映了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军

9、国大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材料“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也不能说明军机处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军机处的性质和作用入手,即可从逆向思维得出答案。7.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D. 日本侵华南京沦陷【答案】A【解析】材料“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

10、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反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顺长江攻取南京并定都,故A正确;“杨贼”指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不属于中华民国,故B错误;太平天国与国民革命军无关,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日本侵华,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杨贼说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8.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A.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B. 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C. 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D. 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旧学

11、为体,新学为用”反映了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兴民权的思想主张,故A错误;中体西用思想不等于维新变法思想,材料不能说明张之洞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内容,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实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C. 清

12、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答案】C【解析】材料“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清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C正确;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A错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故B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与影响入手

13、,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 海国图志B. 新学伪经考C. 民报D. 新青年【答案】D【解析】材料“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反映了当时中国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亟待破除,这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故D正确;海国图志 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新学伪经考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不符合题意,

14、故B错误;民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11.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A. 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B. 实行核定地价政策C. 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D. 维护封建地主利益【答案】C【解析】“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实行核定地价的政策,故B错误;“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说明1924年孙中山并不主张立刻实施“耕者有其田”,故C正确;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15、,并非维护封建地主利益,故D错误。故选C。12.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B. 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C. 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D.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答案】B【解析】中共开辟的是敌后战场,不是正面战场,也不是主战场,故A错误;1943年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中共军队成为抗日主力,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故B正确;仅仅从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故C错误;1943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并未放弃抵抗行动,故D错误。故选B。13.“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匪军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A. 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B. 国民政府阻击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D. 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