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209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美美与共费孝通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我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要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3、: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

4、,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日本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

5、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

6、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只要各自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能够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B. 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仇视西方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C. 对待外来文化,应先用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优劣,然后选取其精华。D. 作者认为,“美美与共”设想的实现,可能会受到攻击,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性。B. 文章列举了中国历史上日本访唐的例子,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可能性。C. 文章引用孔子的经典名言,意在

7、论证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学会克己、忍耐、收敛。D. 文章末段先提出做法,再分析困难,最后表明态度,层次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各美其美”,是指欣赏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B. “盲目崇拜”“闭关排外”的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存在。C.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既要积聚先人经验,又要拥有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心态。D. 为了世界的“和而不同”,人类需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答案】1. D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

8、,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只要就能够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表述绝对化。根据第一段“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可知,“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是“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首要条件,强调其重要性,而不是充分条件。选项表述错误。B项,“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说

9、法绝对。根据第三段“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可知,原文说的是“似乎”,选项是一种绝对化表达。选项表述错误。C项,“对待外来文化,应先用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优劣”错误。根据第二段“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可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

10、方法。A项,“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对比”错误。根据第三段“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可知,文章是列举了对待外族文化的两种现象,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对比”。选项手法分析错误。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

11、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D项,“为了世界的和而不同”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就必须提倡”可知,“和而不同”是人类生存世界的特征,而不是人类追求的目的。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12、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的亚热带竺可桢亚热带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是一个过渡地带。它首先有一个高气压,所以一般称为亚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在北半球,这高气压脊冬天在北纬30,到夏季北移至北纬38;在南半球,冬天在南纬28,到夏天南移至南纬35。亚热带高气压带的南北移动影响到风带的移动,介于亚热带与赤道之间有所谓东北信风带(北半球)或东南信风带(南半球),介于亚热带与高纬度之间有所谓西风带。信风带与西风带的气候迥然有别,在西风带

13、经常有风暴,天气冷暖、晴雨不常;而信风带内则除少数小范围热带风暴外,天气比较稳定。但有代表性的亚热带气候实际上只限于大陆的西部或大洋的东岸。所以,单从气候学观点出发,有必要说明亚热带的范围和气候特征。要划分亚热带,可从不同的观点出发,而最重要的是从发生观点和实用观点出发。所谓发生观点即追求亚热带气候形成的原因,如高气压的移动、风带的变迁、气团的进退等。所谓实用观点即分析亚热带地区的生物资源与温带、热带的生物资源有何不同之处,以及亚热带气候对于作物生长发育和越冬的影响等。划分亚热带最好能把这两种观点同时顾到;如不能兼顾,则从地区的经济建设出发,实用观点更为重要。苏联气候学家谢良尼诺夫认为:亚热带

14、的夏天应与热带无别,但冬季较冷,最低温度常在零度以下,可以种温带作物;在亚热带,农作物一年可以二熟;以积温4000为其北界,但在沿海则积温可略小,北界的纬度为4344。但亚洲东部为季风气候带,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气候严寒,使多年生的亚热带植物如橘子、柠檬、茶树、竹子等不但不能在北纬43的东北或内蒙立足,即便在北纬35的淮河流域亦难繁殖。所以从北半球看来,亚热带的北缘并不和纬度相平行,而是大陆西岸纬度较高,东岸则较低。中科院地球研究所的气候分区是从实用观点出发的。从实用观点看,亚热带的气候可以这样规定: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

15、可有两次收获。至于干燥度,虽与温度同为气候上的重要因素,但在大面积划分气候带时暂时不必顾及,可作为亚热带内分区的指数。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定亚热带的指标为积温45008000,最冷月的气温为216,无霜期自240天至365天。谢良尼诺夫所定的亚热带北界的积温4000,在东亚似嫌过小,因为冬天西伯利亚寒潮有时可以使亚热带纬度地区温度降至零下1015,使多年生长的亚热带植物冻死,所以平均积温不能不略高。北界的最低月平均温度为2,与波哥乡所定苏联指标相似,但在我国沿海一带,这一指标尚嫌太高,最低月平均温度接近于零度。无霜期,北界为8个月,南界则平均终年无霜,但特寒之年,则虽在海南岛也可能有霜。从上述指

16、标看,我国亚热带的北界接近于北纬34,亦即淮河、秦岭、白龙江线直至东经104,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也靠近一年两熟的北界。亚热带的南界则横贯台湾的中部和雷州半岛的南部,即在北纬2230-2130左右。据美国气候学家勃莱尔意见,亚热带的南界应为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他认为一月份平均温度到18时即无霜冻的危险。但我国最冷月平均温度16,却接近于全年无霜这条线,从地植物学着眼,热带植物的分布以北纬2130左右为其北界,故认为最冷月16等温线和积温8000作为我国亚热带南界比较合适。(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亚热带髙气压带位置在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这影响到地球上风带位置的变化。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