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029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 (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中,不时有以乡村为背景的故事出现。它们固然描摹了乡土情结、故园美好,但无论是从类型故事的创新,还是从乡土

2、文学的发展与农村现实题材的突破来说,都乏善可陈。考察近年来网文的影视、动漫改编案例,不难发现,乡村题材的网络文学与其庞大的用户群,与这二十年来风起云涌的乡村变革是不匹配的。 乡村题材小说曾经创造过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它们整体反映了百年来乡土中国的变迁历程,不仅具有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而且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其“镜像”价值不言自明。在这个意义上,有20年发展历史的网络文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缺席。文学不仅仅是供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要经世致用,与家国命运、时代兴衰紧密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和故事,必然反映出这个时代民众的趣味与面貌,提升国民世界观与民族凝聚力。 十九大

3、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文学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担当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网络文学作者应该有乡土文学自觉,要有自觉创造乡村题材新经典的理想和追求。今天的网络文学作者自觉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以来中国现当代作家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自觉以新的媒介语言和叙事策略,讲好当代中国乡村故事,以创造新的乡土美学范式。尽管这个时代的“乡村”面临的是一个高度迭代、日新月异的世界,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无论如何变迁,乡土文化的内涵有国人共同的乡愁记忆和精神家园,这是共性的存在。守护乡愁与建设乡土文化家园是新一代网文作者的使命。 网络文学各个层面要有“网络

4、文学+三农”的产业自觉。“网络文学+”成为网络文艺产业的一个主流。但是“网络文学+三农”的成熟案例目前鲜有实践。如果从传播渠道与营销工具的角度来说,网络文学依然可以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大有作为。原产地农副产品、品牌乡村旅游产品(如民宿)、乡村生态保护等,都可以经由“网络文学+创意传播”的策略进行有效推广。如果网络文学产业的各个层面能够以产业自觉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则乡村振兴如虎添翼。 顶层设计上要有构建“大网络文学与小乡土故事”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自觉。今天的乡土网络文学,可以通过主流机制推动并发起的方式,打造由网络文学主流大平台、乡土主题网络文学平台、客户端、微博写作等不同社

5、区,互通、互动、互联,充分发挥农民作者为主体的创造性,让他们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设置乡土文化、农村变革的议题,参与到大网络文学的创新创造中来。新时代农民,不仅是被动的消费者、读者和用户,同时也应是故事的讲述者、生产者和传播者。 当下所处的网络时代,是乡村振兴的时代。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学必将为乡村振兴铸就文化之魂,而乡村振兴也必将为网络文学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故事和动能。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个文学的、媒介的、娱乐的、产业多声部合奏的中国乡村文学大合唱将奏响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摘编自李安网络文学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作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固然

6、描摹了乡土情结,但因为缺少创新和突破,因而普遍乏善可陈。 B乡村题材的网络文学虽有庞大用户群,却不能完全适应二十年来风起云涌的乡村变革。 C乡村题材小说作品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和“镜像”价值,决定了网络文学必须经世致用。 D乡村振兴需要网络文学产业各个层面以产业自觉的方式参与,但目前还没有成熟案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乡村文学、网络文学和乡村振兴的话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网络文学应该为乡村振兴助力的观点。 B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具体地论述了网络文学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 C时代的变迁改变不了中国人已有的乡土文化的

7、内涵,这是网络文学的作者可以有乡土文学自觉的立论依据。 D文章第六段主要提出了要引导农民参与到大网络文学的创新创造中来的构想,以此来论证顶层设计应有的战略自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聚焦三农的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将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 B鲁迅的故乡表达了对旧中国乡村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的趣味与面貌。 C要创作出乡村题材新经典,网络文学作者就必须要有关注农村和农民的乡土文学自觉。 D乡村振兴的时代必将助推乡村题材的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会使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洞窟考古测绘 以往我们采用传统手工测绘的方式绘制考古测绘图,精准度和工作效率都很低。现在,我们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通过点云数据确定壁画的三维位置,依据拼接图像勾勒出壁画物象的线特征,并且在考古测绘图上按照分幅的图幅大小插入标有坐标数据的网格线,便于后期整理成图,并计算出图像的准确位置和实际大小。采用上述技术绘制的考古测绘图准确、科学地记录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全部信息。 利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敦煌艺术,建立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敦煌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以上所说的只是一个开端,要进一步开展数字化工作,我们还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随着敦煌石窟艺术数字技术不断深入和

9、发展,我们计划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游客中心将设置洞窟实景漫游厅、主题电影演播厅、多媒体展示厅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不仅可以将游客过多对文物造成的威胁降至最低,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能充分扩展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间。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展示,使观众欣赏到更加细致精美的敦煌石窟艺术,并获取更为丰厚的敦煌石窟艺术信息。(摘编自樊锦诗敦煌石窟保护与展示工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材料二: 全景漫游是虚拟实景(Virtual Reality缩写即VR)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真实准确地记录和重现文化遗产地文物保护对象存在的环境、文物保护或者考古

10、发掘的工作现场。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交互地访问观者感兴趣的任意位置的细节,并提供链接其他媒体格式的功能,拓展信息承载能力。我们知道,在使用数字影像的范畴里,有全景漫游技术、传统摄像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来实现对环境的记录和重现。在界定了环境重现的功能前提下,我们比较全景漫游、传统摄像和三维重建三种技术手段,如表所示:输出分辨率文件尺寸交互能力其他媒体格式文件链接方式简单和复杂场景的重现难度放映平台简易度全景漫游理论上任意分辨率,通常使用中等尺寸的63243163约50MB,任意时长浏览有主动链接,交互浏览不受约束简单传统摄像19201080(高清)720576(标清)高清格式每分钟约1.2GB,标清

11、格式每分钟约250MB无被动链接,线性浏览不受约束简单三维重建理论上任意分辨率,但对计算机运算资源占有量庞大百MB至GB级不等有根据预渲染和实时渲染的不同而不同很困难。对复杂场景的重现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员和设备投入复杂,还有预渲染和实时浏览的区别(摘编自宋利良、李大丁敦煌石窟数字化工作中的洞窟全景漫游技术初步应用) 材料三: 今天,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造时代新坐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等石窟不得不停止对外开放,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让人们宅在家中动动指尖就

12、能“云游”敦煌。与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QQ上线。接下来,我们将携手腾讯持续升级小程序的功能,将很快上线一批壁画的音频讲解,给大家不同的云游体验。文物数字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文物数字化同时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的建立,更为促进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数据资源合理有序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推动了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

13、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摘编自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4下列对“全景漫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景漫游运用了虚拟实景的技术,能够重现文物存在的环境、文物保护或者考古发掘的工作现场,从而扩展了游览者的视角。 B与传统摄像、三维重建相比,全景漫游输出分辨率最高,不受场景的重现难度限制,更能真实准确地记录和重现敦煌文化遗产。 C全景漫游的文件尺寸相对较小,放映平台简单,有主动链接其他媒体格式文件的功能,有利于敦煌文化的推广和资源的共享。 D全景漫游具备与其他媒体格

14、式文件交互浏览的链接方式,还可以使观者访问他们感兴趣的任意位置的细节,获得更丰富的浏览体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洞窟考古测绘,实现了信息记录的准确、科学,无论在精准度还是工作效率上,都超越了传统手工测绘。 B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让参观者既能欣赏到更细致精美的石窟艺术,又能获得比实地参观更为丰富的信息。 C为了实现对文物的永久保存和利用,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使用数字技术保护敦煌文物,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成效显著。 D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给游览敦煌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进一步利用新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的实践。6.敦煌研究院为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请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万年桥 郑武文 公元1032年仲夏,青州古城连降暴雨,大街小巷沟满河平,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迷迷蒙蒙的水汽当中。 青州府西南皆是群山,东部平原,一条南阳河穿城而过,将古城隔成南北两块。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