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50028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学校发展五年规划.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建平中学学校发展五年规划(2007-2012年)(经教代会八届九次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当下基础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主题词是课程改革,从中国范围来看,主题词是学校文化建设,这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要求,结合建平中学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与现状分析,特提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一、基本成绩:n 思想发展 2003年8月以来建平中学率先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确立独具特色的建平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具有建平特色的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力图在建平中学建设形成开放、民主、和谐、进取的现代学校文化。n 示范学校 建平中学历时5年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建平学校课程体系,已经初见端倪

2、,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环境面貌一新,管理改革逐步深入,学校核心发展力有所提升。2004年参加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总结性评审,建平中学以9项指标全优的成绩首批通过验收。n 精神文明 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20032007年建平中学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n 社会影响 2006年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发表长篇通讯文化铸精魂,激情满校园,报道建平中学的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n 环境建设 2007学校环境改造完工,一个崭新的建平校园矗立在世人眼前。二、问题所在:n 课程问题 课程体系虽然初见端倪,但并未建成;学校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急待加强;模块课程建设还存在学科之间的不

3、平衡、年级之间的不平衡,模块课程有待于继续坚持、改进和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有待深入。n 队伍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遭遇瓶颈,资深高端教师个体发展不够全面,申报特级教师尚有缺憾;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力尚显不足;教师整体文化素养有待充分提高,教师的创造激情有待于充分点燃,教师培训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干部大局观、协调性、纪律性有待加强。n 环境问题 环境建设的文化含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强。n 管理问题 管理方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工作中的忙乱现象有待克服,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三、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必须把建平教育放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背景下,放在

4、建平几十年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核心发展力的历史进程中,来思考谋划我们的工作,以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来规划未来。必须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的途径,必须更加注重激发全体建平人的内在动力,坚定不移地走课程改革之路,走文化建设之路,提升建平的核心发展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我们的改革实践引领并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四、发展目标:围绕学生健康快乐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的,形成以课程文化为中心,以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为构成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实现建平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出名牌教师,出品牌学科,出研训文化;曹路校区全部建成并投

5、入使用,形成富有审美人文气息的学校文化环境;初步形成科学化、民主化、网络化、人文化的学校管理系统,强化人文关怀,实现学校管理的清晰、协调、简洁、高效;推进“四个文化”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素养,增强“四个文化”的辐射功能,扩大建平中学在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影响。五、工作重点:(一)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基本思想: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课程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建平中学要在课程的系列化、校本化、国际化等方面有所突破,要激发教师投入课程改革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享受课程改革的成果。目标:构建体现学校文化追求的特色课程,一个由领域学科(

6、系列)模块组成的建平学校课程体系;关注课程管理特别是过程管理;优化课程评价。主题词:管理、评价、优化、沉淀。1、梳理、完善已有的课程模块,各学科现有的“课程模块”必须完整构建起“课程纲要”、“教材学本”、“学习方式”、“评价模式”。2、对校本选修课程加以整改,进一步规范课程审核、监控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分类合理的学术拓展课程、德育课程、竞赛课程、活动课程;并每年逐步沉淀一批精品课程。 3、完善多样化的教学实验方式。继续施行分层次、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语文数字化课堂实验、数学TI实验、物理DI实验、物理激光实验、生物显微互动实验的教学功能。4、整合全面系统的评价模式。建立建平评价体系,

7、实施多元评价方式。做好下面几项工作:学分制、多元评价机制、过程评价、评优系列的进一步完善。5、构建规范的学校课程制度。学校课程制度是在学校时空范围内形成和制定的强制要求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程序、步骤和规范体系、规则体系。它包括:n 学校课程规划制度、n 学校课程设置制度、n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n 学校课程实施制度、n 学校课程评价制度、n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6、实现建平德育的跨越发展。在德育主体上,应从教师个体向教师群体转变;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家长、专家、离退休干部、各界精英、社会普通劳动者等多元德育主体转变。在德育内容上,应从单一的学校德育,向丰富多样真实复杂

8、的社会德育转变;在德育形式上,应从侧重静态的道德知识教育,向灵活多样、注重实效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动态教育转变;在德育规划上,应从追求短期行为,向注重常态化、长效化转变。7、优化建平学校的国际课程 要通过校本化的国际课程建,培养建平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即在全球化社会中生活和工作能力,这是一种双向理解、双向交流的能力),为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竞争、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打下基础,提升建平课程的国际认可程度;要研究、完善留学生课程体系,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并探索有建平特色的留学生管理经验。(二)校本培训和组织文化建设基本思想:树立建平教师队伍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

9、发展,为了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育工作是教师自身生命激情的体现,也是自身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增强建平人的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给予双重关怀给教师制度与伦理的双重关怀。关注隐性文化培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上海人形象。促进文化成长培养学者型教师,使教师在文化修养中提升自己,濡染学生,立德,立言,修己,修人。 目标: 出名牌教师: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层面上看,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教师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有一个质的飞跃,使教师能够站到时代的最前沿,理解教育,并努力按照这样的理解去实践,探索。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

10、者型教师,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我们还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造就一批名学科、名师,力争推出有全国影响的名师12名,在上海市有影响的名师510名,争取学校1/3教师能够成为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出品牌学科:从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层面看,经过三年的努力,着力打造集科研、师训、课改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发展型备课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型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培植在教育界有相当影响的名学科,力争12个在全国产生影响品牌学科,学校备课组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能够在上海市产生影响,在浦东新区辐射与推广。出系列课程:建设一批师训课程模块,形成专家、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为师训

11、课程主体的、体现建平文化精神的建平校本研修系列课程。出研训文化:坚持“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体制与机制,结合学校发展特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展示空间与舞台,积极探索旨在形成一种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学校文化。出经验影响:从学校的辐射影响层面上看,经过三年努力,总结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经验,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新区相关学校以及上海市乃至全国兄弟学校进行辐射。并且,在辐射的过程中,总结针对不同学校的辐射模式,使建平中学的组织文化建设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出优秀干部:干部是思想者、领导者、管理者、建设

12、者;干部应该有领袖的气质、有大局观念、有垂范意识。建平干部应该是思想者,应该具有开阔的思想视阈,较为广泛地了解社会发展变化,深入研究教育的发展走向,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规律。建平干部应该是领导者,引领全体教师员工建立“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共同价值取向,领导全体建平人构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规划,通过有效科学的人文化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精神文化的提升,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平干部应该是身体力行的建设者,与广大教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进行课程改革,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获得亲身体验,掌握一手资料,体会改革的艰辛,

13、分享教育的快乐。中层主要干部采用轮岗制实现一专多能,提升整体水平。主题词:构建、课程、完善、机制1、构建新模式。发现并积极培养青年干部与学生值周相配合,在班主任、青年教师试行执行校长制,负责一月的学校日常工作。2、建设新课程。根据教师专业构成,开发建平师训课程模块,建设建平系列师训课程。教师专业构成:n 专门的知识(背景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n 特殊的技能(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n 职业的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品质)3、完善新机制。教师的准入机制建平中学的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是在准入机制上,要从严要求,关注发展。应该从职业

14、理想、专业素养、教学基本功以及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要将教师引入过程与学校学科组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发扬民主,进行评价、学习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学校要加强决策的透明度,以制度保障教师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的聘任机制突破目前人事制度管理的瓶颈,使学校的教师聘任,成为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将首席教师、特约研究员、低评高聘等学校聘任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培训机制集中体现出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的培训原则,以问题、读书、行动、反思、改进为基本模式,在教师师训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学校

15、课程文化建设以及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又能将教师培训与教师日常工作与个人追求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效、自觉的培训氛围。教师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使评价本身成为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职业操守的有效手段。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要注重个人反思、绩效分析与学生满意度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要目标明确(提高教师素养),形式多样,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价促进反思,实现提升。示范和辐射机制积极总结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并且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反思,从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结对、帮扶、举行理论研讨活动和公开展示活动以及出版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同时也注重与高校、国际有关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上新台阶,同时也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相关领域的对话,力争使学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能够更大。(三)环境改造和环境文化建设基本思想: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