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49994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其共同根源是()A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 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3.商鞅变法最为突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A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法律严酷,激化阶级矛盾C奖励军功加剧了社会动荡D推行县制

2、,导致国家分崩离析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加快俸禄制取代封邑制进程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推行县制D实行连坐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推行县制6.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A春秋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7.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A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B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C发展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

3、废除贵族特权,军功授爵8.如图是商鞅“徙木立信”的历史图片,商鞅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获取人民的支持,减少变法的阻力B打击贵族势力,废除世袭特权C树立变法威信,推动变法顺利进行D赢取秦孝公的信赖和支持9.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11.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原因是()A北魏推行均田制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三长制得

4、以实施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12.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1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D倡导严刑峻法14.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B迁都洛阳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D改革鲜卑旧俗15.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

5、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16.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17.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18.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保甲法B将兵法C更戍法D保马法

6、19.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 )A市易务B邸店C发运使D十三行20.“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21.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均输法2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ABCD2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军事力量B消除割据势力,强化中

7、央集权C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24.北宋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贵族特权2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原先科举制的弊端B扼制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识到地方教育的重要性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6小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 26. 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令

8、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10分)(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27.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

9、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

10、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8分)(2)材料三中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

11、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10分)高二历史5月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 【答案】C2. 【答案】B【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3 【答案】B【解析】抑制商品经济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时期有一定积极作用。奖励军功加强了军事力量,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着积极意义。只有严酷法律,造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4. 【答案】C【解析】封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县令实行俸禄制,并且皇帝随时可以任免

12、。县制的设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5. 【答案】D【解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6 【答案】C【解析】“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即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7. 【答案】B【解析】8. 【答案】C【解析】“徙木立信”使人们对商鞅说话做事给予充分的信任,从而树立了较高的威信,这有利于变法的顺利进行。9. 【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A项。10.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3、。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相关的只有D。均田令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11.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使许多荒地得以开垦;B、D两项的实行会提高粮食产量;C项是一种基层行政组织;故选A。12. 【答案】B【解析】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鲜卑族和汉族两族的利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13. 【答案】D【解析】两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分别为后世沿用,但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严刑

14、峻法,D错误。14.【答案】A【解析】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即确立封建制生产关系,关键在于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15. 【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16. 【答案】D【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吸取先进的汉族文化,故A项不是解决题干矛盾的原因,排除;B项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不是解决贪污现象的主要措施,排除;C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排除;结合史实可知,为解决吏治混乱、贪污成风的现象,北魏采取了俸禄制,统一由国家发放,故D项正确。17. 【答案】A【解析】保甲法规定:农民十户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这样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