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49991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最初实践是()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2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D

2、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谈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国际力量失衡引发冲突 B恐怖主义猖獗C跨国犯罪增多 D金融安全受到威胁4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正确的表述是()“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是指世界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一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界A B C D5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

3、是()A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6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7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

4、周边邻国的关系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8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9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

5、经济的生产特点10战国时期,各诸侯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C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 D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11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12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

6、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13“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清14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

7、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5诗经周颂载芟中记载“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礼记月令也有记载“命农计耦耕事”。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A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B使用耦犁进行耕种C开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D进行集体耕作16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17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颍、亳等州,止因云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

8、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18国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被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手工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19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 B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最迟在宋代棉纺织已使用纺车 D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20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

9、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就是著名的()A杜鲁门主义 B北大西洋联盟 C马歇尔计划 D华沙条约组织21 1970年6月,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信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A美中苏鼎立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C“冷战”影响下复杂的国际关系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22 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讯

10、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 )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23“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24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

11、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25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A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B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 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共50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

12、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非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三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

13、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