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49865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2、是()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2(14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小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甲(对乙)轰出去!乙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乡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丙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

3、她们到门外吃去!乙快着点吧!(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乙(过来,对丙)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甲)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丙(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甲(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对乙)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乙您别那么办哪,二爷!甲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乙那为什么呢?甲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乙开工厂?甲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乙说而眼看着丙)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1)根据上文对话

4、,甲乙丙分别对应人物正确的一项是()A.甲常四爷乙王利发丙秦仲义B.甲秦仲义乙王利发丙常四爷C.甲秦仲义乙李三丙松二爷D.甲松二爷乙李三丙常四爷(2)对上文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甲冷漠无情,自私自利。B.乙精明圆滑,善于应酬。C.丙善良耿直,爱国忧国。D.下层百姓生活艰难困苦。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

5、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

6、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

7、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

8、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9、()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

10、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二、文言文阅读(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1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12、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世之奇伟、瑰怪、非

13、常之观观:观点。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险以远,则至者少由山以上五六里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三、诗歌鉴赏(11分)5(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本诗作于永州。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