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49853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知识要点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发展意大利脱离同盟,俄国退出战争,美、日、中宣战结果:协约国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和反法西斯同盟(苏、中、美、英、法)结果:轴心国失败影响:美、苏强大,构成两极。英、法严重削弱,德国一分为二、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殖民体系瓦解,殖民国家纷纷独立。难点解析: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法国没有能够成为超级大国国土狭小,发展潜力小难点解析:超级大国想要实现霸权统治最终必将失败2、目前,世界

2、已经由两极转变为多极(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3、总体:维持和平(中美关系的变化)。全球性对抗减少、局部地区的冲突增多4、主要地区矛盾:阿以冲突和平进程的影响因素:巴勒斯坦问题:公元前世纪,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后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年月,建立了以色列国,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目的:争夺土地耶路撒冷问题:中东和平的关键。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而犹太人则称早在公元前世纪,他们的祖先大卫王就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

3、国”,因而耶城应归他们所有。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埃及、叙利亚等领土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第二节 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要点:1、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西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进步、跨国公司3、对发达国家投资吸引力大的地区:拉美国家和地区、东亚、东南亚难点解析:各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投入的吸引力大小的分析拉美国家和地区:持续的国内改革,使吸引投资的能力加强东亚、东南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弱,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弱北非和西亚:政治局势动荡,吸

4、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弱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要点:重点掌握图5.7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运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是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参加者:各成员国外交部长以及 主管经济和贸易的部长,中国于1991年加入欧盟: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减弱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第四节 综合国力竞争知识要点:1、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力量(工业、农业、交通和通讯)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

5、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我是地理老师好:5不好:1原创:5非原创:0南岸的麦田回答采纳率:40.9%2011-01-09 16:54该如何继续。的感言:3Q满意答案好评率:85%新课标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二、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点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6、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区域经济差异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对内对外联系不变,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7、,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 农业社会: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流域人口越来越稠密。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

8、棉花生产基地。(3)农业社会后期: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四、地理信息技术(1)遥感,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 传感器(最重要)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全球定位系统(

9、2)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3)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我国

10、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二、荒漠化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3)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异

11、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12、控制人口增长四、森林分布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五、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六、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

13、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七、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八、亚马孙开发计划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 移民亚马孙平原 ;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九、雨林破坏的原因(一)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二)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十、雨林的保护措施(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2

14、)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6)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两类能源 (1)能源性质: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利用状况: 常规能源:煤炭、石油、 天然气、水能、新能源:潮汐能、太阳能、风能、核能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