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49809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5.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6.“社

2、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

3、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11.“媚态的猫”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12.“民族魂”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主义转折到新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13.“为人生”鲁迅创作的文学主,而且要

4、改良这人生“的主,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14.“叛逆的猛士”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17.宴之敖者“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18.“进化论”是鲁迅在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

5、想。二、填空题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2.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3.前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

6、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1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的承传与发展。14.1911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1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的创作。1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17.“(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1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

7、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的否定。1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21.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22.在(新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24.“拿来主义”是鲁迅主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25.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26.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

8、究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27.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29.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30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31.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艺术形式。3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3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35.“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36.鲁迅一向主“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37.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38.瞿秋

9、白于1933年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10、),而且要(改良人生)”。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52.在野草中的立论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心感受化为“意象”,以具有

11、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的观念分不开的。60.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61.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62.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

12、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三部书。63.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罗隐)。64.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65.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在联系。66.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67.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68.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69.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70.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

13、的国民的灵魂。三、单项选择题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2.鲁迅在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

14、学史纲要)。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宁信而不达)。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22.收入鲁

15、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24.1923年,茅盾,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27.鲁迅的学术著作(汉文学纲要)是我国第一部用新观点写成的文学史。28.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30.鲁迅的杂文创作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形象。31.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32.鲁迅认为幽默的审美特征是笑中多苦,幽默含讥)。33.鲁迅评价雪莱的诗歌创作具有“(理想主义)”的特点。34.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的进化的)观念。35.在日本求学时,鲁迅主要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36.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37.鲁迅小说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但却又有一个共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