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49331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导学单完美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导学单教师寄语: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向前进。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2、识记、掌握文中的“为、故、谢、非常”等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中的特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了解“鸿门宴”斗争的 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方

2、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3课时一、确定目标,完成学案(一)知识储备1、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50余万字。全书由十

3、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2、了解背景:公元前208

4、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攻破函谷关,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二)熟读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飨( )士卒 游说( ) 卮( )酒目眦(

5、)参乘()彘( )肩刀俎()樊哙( )瞋()目玉玦()王( )关中美姬()鲰()生 戮( )力(三)诵读课文,探究讨论1、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2、课文第2段写了哪几件事情?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3、课文第3、4两段记叙了“鸿门宴”上的斗争,说说记叙了几件事。4、刘邦脱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目的何在?二、小组讨论,展示质疑三、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四、巩固拓展,总结反思。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五、我的收获:史记教师寄语:困难和挫

6、折有时就是你脚下的一道深沟,即使很深很宽,即使摔得狼狈不堪,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但越过去就是更广的天地和自由,任君飞扬! 鸿门宴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1、2、3段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其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确定目标,完成学案。(一) 知识储备1、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

7、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3、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

8、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二)预习检测。飨士卒 美姬 鲰生 当项王 卮酒 蚤 戮力 有郤 樊哙 交戟 目眦 (三)引导学生疏通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1段,正音。2、结合注解,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军霸上 王关中 使子婴为相 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皆为龙虎 3、指出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为击破沛公军! (3)此天子气也。 4、提问,学生展示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四)引导学生疏通第二段 1、古今意义

9、 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约为婚姻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 要项伯 不敢倍德也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解释下列斜线词语,有活用的请指出 素善留侯张良 夜驰之沛公军 具告以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当项王 君安与项伯有故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不如因善遇之4、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 毋从俱死也5、重点句子翻译。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提问,学生展示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五)引导学生疏通第3段 1、古今异义 河北2、解释下列斜线词语,有活用的请指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不自意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军中无以为乐常以身

10、翼蔽沛公3、特殊句式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亚夫者,范增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4、提问,学生展示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提问: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六)归纳总结(七)我的收获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教师寄语:正因为汇聚了千山万水,海才能掀起洪波巨澜;正因为积累起一点一滴,海水才永不枯竭。同学们,去汇集,去积累吧,愿你拥有知识的大海。鸿门宴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掌握“举、胜、如”等重点词语及特殊句

11、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点拨,了解双方在宴会上的斗争,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学习重点:1、识记掌握“举、胜、如”等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2、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确定目标,完成学案一、 知识储备 成语: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成语: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12、?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成语:以一当十 【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成语:沐猴而冠 【解释】: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二、 旧知回顾1、

1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军霸上 王关中 此其志不在小夜驰之沛公军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 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 2、指出下列句子类型并翻译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天子气也。三、 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一) 引导学生梳理第4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2、结合课下注解,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欲止不内 头发上指 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毫毛不敢有所近 窃为大王不取也 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3、翻译重点句子,是特殊句子的请指出。 客何为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加彘肩上。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二)引导学生梳理第5段 1、学生齐读第5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