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9182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重点综合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易斯拐点的概念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主体功能区(科学定义),与四个组成(优化、重点、禁止、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按开发方式划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推进形成全体功能区要求分类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

2、要求,即:优化开发区是对过密区域进行调控,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要素扩散;重点开发区是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密度还不高、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加大开发力度;禁止开发区是指对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这样的区域禁止开发,防止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而限制开发区是指对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区域,在开发规模和步骤上加以限制,以防范大规模地开发引致生态系统进一步失衡等的要求,提出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及措施,引导优化开发区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增强吸纳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

3、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限制开发区:农业矿产,禁止开发区:保护区优化开发区域将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限制发展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土地政策方面,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减少挂钩,并与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规模以及吸纳其它区域人口的规模挂钩。分析人士称,优化开发区域的发展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虽然目前还未公布优化开发区域的范围,但是

4、,根据对其定义,优化开发区域可能会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以及工业化大中城市。对限制开发区域将实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的绩效评价,主要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保状况和公共服务水平等,不去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和工业发展等指标。优化开发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胶济沿线地区、福建沿海地区重点开发区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沈大线沿线地区、哈长地区中原城市群地区、长株潭地区、昆明周边地区、山西中部地区、呼包地区、关中地区、乌鲁木齐周边地区限制开发区域: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

5、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苏北沿海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区、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化防治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毛乌素沙漠化防治区、桂黔滇等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大别山土壤侵蚀防治区、川滇干热河谷生态功能区、太行山地水土流失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区论述:列举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加上长春属于

6、?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摘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具体策略1: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具体策略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具体

7、策略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具体策略5: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具体策略6: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必须体

8、现3个原则:(1)效率与公平统一;(2)人与自然和谐;(3)地区之间良性竞合。6.三次产业的划分 经济社会的划分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1.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克拉克把区域的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其中:第一次产业包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习惯上,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分别简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如果说第一、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那么第三产业则主要是服

9、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各业,它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丹尼尔贝尔以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和技术结构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分成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他认为在前工业社会里,占压倒多数的劳动力从事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在内的采集业。生活主要是对自

10、然的挑战。工业社会是生产商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在这个时代,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因此,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当然,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和技术结构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形态8.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层次划分与人口划分不考)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

11、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

12、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9.产业经济学(概念)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10产业集群的概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产业群。这些产业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效应获得经济要

13、素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 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11. 中心外围模型(新经济地理学三个命题)新经济地理学派:以克鲁格曼、Macha Fujita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正是从这点出发,其分析区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学的,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 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

14、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不完全竞争模型。运输成本。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外围模型”。克鲁格曼指出,中心外围均衡的条件,依赖于制造品在支出中的份额、以倒数衡量的运输成本和成反比的均衡规模经济。这个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派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贡献。12. 城镇化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它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渐演化成城市地区;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普及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15、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提高;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 13. 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强调集约追求和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14. 外部经济外部经(Externaleconomy)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

16、为外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理论内容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和R&D企业在缺乏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能获得由于技术知识外溢所损失掉的全部报酬,企业会减少风险投资或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战略干预,对那些高技术企业和从事R&D企业进行资金补贴; 第二,一个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的经济技术外溢可能会导致下游产业出现外部效应,如果这些中间产品进入贸易,这种外部效应就会国际化,此时就需要政府出面给予这些中间产品部门以资金支持; 第三,产业间存在外部经济效应,即一种产业对于另外一种产业的支撑效应。 15 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