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48126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47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岗位职责)2020年高炉岗位操作规程(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炼铁分厂高炉工段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QZ/HG 38 009-2009 控制状态: 受控(OA)发放编号:38生效日期:2009年4月15日编制人杨军义编制日期2009年4月10日审核人/日期吴龙根/2009.4.11批准人/日期郭宜彬/2009.4.15修订记录修订码生效日期版本号备注02009-4-151.0目 录工长岗位操作规程 1副工长岗位操作规程38见习工长岗位操作规程76炉前岗位操作规程83槽下岗位操作规程93配岗位操作规程105干法除尘岗位操作规程109一、高炉值班室工长岗位操作规程1 目的为确保作业人员正确操作,保证设备有效运行,特制

2、定本工艺技术操作标准。2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炉值班室工长岗位。3 工作程序3.1 炉况正常的标志正常的炉况主要特征是炉缸均匀工作活跃,气流分布合理、渣铁热量充沛、炉温稳定、下料均匀、顺畅。它主要表现在: 3.1.1探尺下降均匀、没有停滞陷落、时快时慢现象,两探尺下降差别不大于0.2m,每次加料后,料面深度基本一致。 3.1.2风口工作均匀、焦炭活跃明亮,但不耀眼,无凝块生降现象,不挂渣、不涌渣,风口破损少。 3.1.3渣温充足且流动性良好。 3.1.4铁水物理热充沛,同次铁前后温度均匀,相邻两次铁水温度波动不大,断面为灰口。 3.1.5煤气分布合理。 3.1.6炉喉温度各点接近且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波动不大; 3.1.7炉顶温度曲线带较稳定,带宽在2060之间,随上料前后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较为稳定。 3.1.8 十字测温各点温度活跃,随布料有规律波动,中心点在300650,边缘温度在100250。 3.1.9 布料时炉顶煤气压力没有猛然上升的尖峰。随压力降低即恢复到正常位置。 3.1.10 热风压力及冷风流量微微波动,无锯齿状,且风量与料速相适应。 3.1.11压差及风量相对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3.1.12 除尘器瓦斯灰量无大波动。 3.1.13各段冷却壁水温差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3.1.14 炉体各层温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的范围,波动小。 3.2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冶炼的基本操作制度

4、包括: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冷却制度与造渣制度。 合理的操作制度,能保证合理的操作炉型,促使高炉稳定、顺行,达到“安全、环保、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冶炼效果。选择高炉合理操作制度的依据是: 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决定高炉的冶炼强度。 冶炼生铁品种的要求。 原、燃料的质量。 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 日常操作和控制 3.2.1日常调剂炉温: 3.2.1.1调剂原则: 调节炉温顺序应是煤粉风温富氧风量负荷; 通过料速、透气性指数、压量关系和风口状况、渣铁温度判断炉温趋向; 炉热料速减慢,透气性指数降低,有热悬可能,要及时减煤减氧,甚至过量减煤或停煤停氧,保持较重的综合负荷,促进料速加快; 在料速

5、与风量正常后,应恢复正常煤量和富氧,保持综合负荷稳定; 如果减煤后小时料速仍慢,允许临时降风温,一旦料速加快,首先恢复风温,看炉况接受风温情况再逐步恢复煤量和富氧,以保持综合负荷稳定; 若炉温向凉,料速加快,迅速加煤减轻综合负荷,调剂量使综合负荷减轻在0.1以上。如果风温有余地及时提高风温,料速仍快,应采取减风控制料速,防止炉温过低,长期炉温提不上来,不能保全风要加焦减轻焦炭负荷。 3.2.1.2注意事项: 因炉热料慢,风压高,透气性指数低,不能用加风办法加快料速,以防悬料危险; 综合负荷超重或超轻,不能连续大于4小时; 长时间综合负荷偏重,煤粉很难恢复,炉况有难行苗头,应补焦维持综合负荷稳定

6、; 为制止料速过快而采取加煤、提风温,减风量都用上后,一旦出现料速正常,首先减煤,然后降风温于正常规定,在料速还未出现减慢的情况下,及时恢复风量,以保证正常小时料速稳定,避免惯性作用出现新的向热难行。 炉热难行悬料降风温时要一次到位,恢复风温每次不大于50,两次间隔15分钟以上。 3.2.2日常操作保炉况顺行的调节: 3.2.2.1绝对风压和压差不应超过规定,透气性指数不应低于规定下限; 3.2.2.2发现风压爬坡,透气性指数下降,应立即减风将风压降下来,等透气性指数恢复上来后,风压低下来再恢复风量; 3.2.2.3出现风量与料速不相适应,料速过慢,为避免悬料、崩料应立即减风,把透气性指数做上

7、去,待料速正常后恢复风量。 3.2.3加风条件及注意事项3.2.3.1加风条件: 在压量关系合理的情况下,透气性指数必须在运行范围的中上限; 料尺工作正常均匀; 顶温正常,四个方向无严重分叉; 铁水含Si在规定的中限以上。 3.2.3.2注意事项: 3.2.3.2.1加风必须注意透气性指数变化,透气性指数不应降低到规定下限; 3.2.3.2.2加风要与料速相适应,料批数要保持在考核范围内; 3.2.3.2.3 接近全风时,每次加风均要视炉况的接受程度,且加风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3.2.4加负荷条件及注意事项: 3.2.4.1加负荷条件同加风条件。 3.2.4.2注意事项: 3.2.4.2.1加

8、负荷与加风不要同时进行; 3.2.4.2.2在焦炭负荷较轻的情况下,加负荷一次不要过小,焦炭负荷调剂量在0.05以上,避免连续加负荷; 3.2.4.2.3加一次负荷必须经过2个冶炼周期,以便观察炉况变化; 3.2.4.2.4风量大,小时料速快,一般用增加焦批重减轻负荷;在小时料速慢,以减焦炭方法加重焦炭负荷。 3.2.5关于加净焦办法: 3.2.5.1由于设备故障低料线,深度小于3.5米,炉温正常,炉况顺行有调剂手段(煤和风温),可以不加净焦; 3.2.5.2亏料线到炉身中部,要根据炉温、顺行情况而定,炉温足顺行好少加;炉温低顺行差应酌情加焦; 3.2.5.3在管道行程、炉况不顺、炉温偏低情况

9、下应加净焦,以促使煤气重新分布,消除管道行程,原则应根据炉况严重程度决定加净焦量; 3.2.5.4铁水温度严重不足,说明炉缸温度不足,应加净焦; 3.2.5.5加净焦应根据下达后铁水温度情况,再决定净焦加否。 3.2.6休复风操作: 3.2.6.1休风: 3.2.6.1.1停风操作核心是安全快速,不宜过早改常压放风,不应造成慢风时间过长; 3.2.6.1.2 放风风压在0.5kg/cm2 以上应快,在风压0.5kg/cm2 以下时放风应慢,在低压状态下应及时观察风口,避免休风时风口来渣。 3.2.6.2复风: 3.2.6.2.1复风的核心是送风时风量、风压、透气性指数三者关系正常,争取料尺自由

10、活动,送风时应先通知风机,要求达到送风风压,然后关放风阀,由风机控制风压,恢复中宜定风压操作,以便观察风量与风压关系。透气性指数和压差情况,一般要比全风时的压量关系松,即风量大,风压低,透气性指数超过全风时的正常上限指数,压差低于全风时的压差。如果不正常,要将风量减下来,减到压量关系松,压差低,透气性指数大,争取料尺活动。 3.2.6.2.2在料尺工作好、风压不再上爬、透气性指数不再下降,能够稳定此水平时可再加风加压;若关系好,加风幅度不大,加风速度可快。 3.2.6.2.3每次加风都要根据风压提顶压,即加风加顶压(如加kg/cm2 风压,加0.05kg/cm2 顶压)以保持料尺自由活动的压差

11、和透气性指数,逐步恢复到全风时的风压和顶压。若出现关系不正常,应要立即减压保持关系正常,不要把不正常关系拖延时间过长,否则,影响送风恢复时间;如果恢复中出现悬料,坐料后所恢复的风压,要根据悬料前的风量与风压关系,压差与透气性指数水平而定,应低于原风压,使之压量关系更松,压差更低,防止重复悬料。 3.2.6.2.4送风加料也要注意三者之间关系。当关系比较好,透气性指数比较大,说明料尺活动条件具备,可以加快加料速度,尽快赶上料线,用正常料线作业。 3.2.6.2.5当三者关系紧张,不能盲目加料,给改善三者之间关系造成困难,甚至造成悬料。应先把透气性指数做上来,料尺有活动迹象再加料。 3.2.6.2

12、.6休风小于1小时,按8595%复风,参考透气性和压差,逐步恢复全风;休风14小时,按7585%复风,参考透气性和压差,逐步恢复全风;大于4小时以上按送风计划复风。 3.2.6.2.7加风要注意与加料和提风温错开,不允许同时动作。 3.2.7高炉的基本操作制度分述如下: 3.2.7.1送风制度: 3.2.7.1.1 送风制度对初始煤气流分布和软熔带的形状位置有重大的影响,对热制度的稳定和炉缸工作状态也有影响。 3.2.7.1.2送风制度包括:风量、风温、风口直径、角度及长度选择与布局、富氧、燃料喷吹等。 3.2.7.1.3风量: 在一定的原燃料条件和炉顶压力下,有一最佳风量范围,风量应经常保持

13、稳定,正常情况下应使用全风操作。 高炉风量的大小取决于设备状况、料柱透气性、炉缸工作状态和风口断面积。 不允许由于边缘或中心发展局部气流过盛而长期在低风压下维持正常风量操作。 必须严格按指定料批数下料,一般情况下,每班前后四小时以及班与班之间下料批数差不超过两批。 在风量相同时,高炉透气性指数取决于原料粒度,高炉断面上煤气分布的情况,炉渣性质及其数量,炉子的热制度等。 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高炉有一个比较合适的风压和压差,在这一压差下进行操作方能保证高炉稳定顺行。 鼓风动能决定风口前燃烧区的深度,从而也决定煤气流的起始分布及炉缸工作状况。因此各高炉应根据本身结构,原料条件及冶炼制度选择合理的鼓风

14、动能。 影响鼓风动能的主要因素: 冶炼强度愈低,要求鼓风动能愈大。 炉子容积及炉缸直径愈大,要求鼓风动能愈大。 风口数目愈多,间距越小,允许鼓风动能愈大。 炉子侵蚀程度愈大,所需的鼓风动能愈大。 短风口较长风口需要的鼓风动能大。 边缘发展应维持较高的鼓风动能。 随综合冶炼强度和喷煤量的提高,所需鼓风动能较低。 使用原料粉矿多、粒度小的高炉一般维持的鼓风动能较高。 冶炼铸造铁较冶炼制钢铁的鼓风动能大。 高炉应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其合适的冶炼强度。 3.2.7.1.4风口选择: 风口面积是确定合理送风制度的中心环节,选择合理的风口面积和风口长度,目的在保证稳定的送风制度。 依据客观条件,鼓风性质、鼓风参数、和高炉冶炼行程状况,确定适宜的风口面积与风口长度。 使用不同直径的风口时,应均匀间隔开或依铁口、炉型、炉缸状况而定。 有计划的长期慢风作业时,应改小风口或堵风口。 变动风口直径、长度或长期堵风口作业,应由技术厂长决定。 高炉风口正常工作的风速范围:(参考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