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8002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doc(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土地工程”工作动态2007年第3期(总第3期)省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开发专业学术委员会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 2007年10月25日耕地建设建设金土地工程的生命力农田变粮仓 农民变富裕农村变美景川中丘陵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误区与对策监理机构典型发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效益评价体系探讨2007年9月份“金土地工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报告专家视角耕地建设是金土地工程的生命力朱 钟 麟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这根红线。”这就意味着

2、,“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净减少耕地面积不能超过650万亩。据国土资源部今年4月的公告,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比上年净减460.2万亩。由此可见,我国的耕地形势不容乐观。四川现有耕地面积居全国第2位,但人均仅0.67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更低于全国人均1.4亩和世界人均3.3亩的水平。四川耕地的数量形势极为严峻。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耕地建设。2006年我省开始实施的“金土地工程”,多方筹措资金近18个亿,共整理土地103.4万亩,增加耕地13.8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3万多亩,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3、。我省耕地保有量的红线是8785.2万亩(585.68万公顷)。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草案)(2006年-2020年)规定,要坚持实施“金土地工程”,确保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这条红线。我省“金土地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整理土地1000万亩,新增土地100万亩,建设高稳农田600万亩,这无疑将在全省的耕地建设中担重任、挑大梁。“金土地工程”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一定要以耕地建设为核心,既要新增10的耕地,更要注重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稳农田,这是“金土地工程”的目标,也是“金土地工程”的生命力所在。(作者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基层之声农田变粮仓农民变

4、富裕农村变美景 苍溪县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邓 志 勇走进苍溪县的一个个“金土地”工程项目区,领略着土地整理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一口口蓄水池和标改后的山坪塘如耀眼的明珠镶嵌于田林之间;一个个排灌自如的防渗渠里汩汩的水流蜿蜒向前;一片片台位清晰,平整方正的农田阡陌相连;一条条平坦光浩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的川北民欲的农舍井然有序。“房在绿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生态庭院”构成了新农村的新图景。广大农民和群众由由衷地把土地开发整理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扶贫工程”。创新-“三个结合”确保土地整理效益最大化“一场大雨落,泥土冲下沟,遇到旱灾袭,

5、包谷干成索”这是荞子坝片区兰池村七组的昔日。今非昔比。“以前,这儿全是跑土、跑肥、跑水的贫瘠陡坡地,水贵如油,我们靠天吃饭,听天由命,广种薄收”。记者爬上兰池村七组的山坡上,组长欧昌武指着整理后的140亩坡地,感触颇深地说:“全靠实施金土地工程带来的实惠,通过放炮平整、兴修水池,排灌渠,渠系配套、路成网,小块块的陡坡地变成了大块大块的好田地。”欧昌武还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去年全组村民节约引水灌溉成本费2万多元,水稻栽种面积提高了48%,每亩产量提高100至150公斤,多栽种的水稻面积增加收入7万多元。全县像欧昌武这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受益农户达1万余户。苍溪属于典型的农业山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

6、、空间大。“几场大雨落,泥土冲下沟,几个太阳晒,包谷干成索”的跑土、跑肥、跑水的陡坡地占80%,其中可以用来开发整理的土地达40万亩。如何把这些土地变成聚宝盆,推进以土地整理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苍溪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金土地”工程七个示范县之一。县国土资源局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大机遇,是开展工作的最好“抓手”。一个崭新思路的轮廓逐渐清晰:“以土地整理为载体,助推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这一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在巩固户办工程基本模式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确定了

7、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明确提出了“四个整理”:因地制宜整理土地,围绕农业产业化整理土地,注重效益第一整理土地,着眼可持续发展整理土地。并着力完善和建立农业化发展、生态小康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形成加快推进土地整理的合力。在工程规划设计上,将土地开发整理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小康新村建设、重点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相结合,对山、水、田、路、村进行了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了苍溪“六个一”+“三配套”生态家园户办工程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苍溪“四个整理”原则和“三结合”模式一确定,催生了苍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并实施丘陵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新路。

8、同时,也立即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的热烈响应。基层党委政府找到了农村工作的突破点,广大农村干部找到了工作着力点,国土部门热心抓,工程建设者严格施工,农民积极参与,并将国土、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交通、教育等方面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打捆,集中投入土地整理项目配套工程,形成了“同炒一盆菜,共做一桌席”的工作机制,“金土地”工程在梨乡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土地开发整理热力。特色立足产业,转变土地治理模式抓住“生产发展”的核心,立足产业定思路,瞄准市场定产业,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让新村发展,这是苍溪土地整理的特色。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使苍溪项目区充满了生机,也为

9、项目区农业、畜牧业、水利建设和经济果园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拓开了崭新的发展道路,为农民致富增添了强劲的动力。近年来,共争取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2个,其中国家项目2个,省立项目16个,市立项目4个,已完成土地开发整理4.64万亩,新增耕地4297亩,建成标准农田3.8万亩,整治山坪塘24口,新建蓄水池52口,排灌沟渠38.5公里,田间道45.8公里,改造下湿田3500亩。土地整理后,田、水、路、林、村得到了综合治理。荞子村书记陶家建激动地说:“渠修好了,堰塘多了,去年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我们项目区的庄稼灌溉有了保障,粮食还增了产,更让我们高兴的是防洪渠系的畅通,生态农业的发展,田成方,路

10、相通,渠相连,3500亩的下湿田由一季田变为两季田,600亩望天田灌溉有了保障,10000亩优质粮油、猕猴桃、种草养蓄三大产业化基地已现雏形”。“永宁项目区新增耕地1479亩,等于扩大了一个村的土地面积。同时为建设用地实现占补平衡储备了1400多亩地”。镇党委书记喻枰方说。土地整理为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建设搭建了平台,该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成片的土地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石,吸引着外来业主的眼光。苍溪梨山面业投入4.2万元,已发展专合组织建设2000亩优质粮油基地,并采用订单生产的方式形成以项目区荞子坝为中心的5000亩优质粮油产业化基地,年产量5

11、500吨,年交售商品粮600吨。县农产品开发中心为主建的股份合作公司投资20万元在新增耕地1478亩上建立了中华红阳猕猴桃核心示范园500亩,以带动农户规模发展该产品种猕猴桃2000亩。项目区还成立了畜牧产业合作社,发展年出栏生猪30头以上农户500户,年出栏生猪5000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项目区农户从传统粮农变成市场粮农或果农。使项目区农民增收近千元。土地整理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发展了村级经济,对这项实事工程群众乐此不疲。记者在永宁项目区采访,亲身感受到:把路、水、田、渠、林、村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角”,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量,更是推开了山里人靠天吃饭的观念

12、,激发了村民求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今,田坎归并后,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各个项目区都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平桥村农民王咸秀第一个买了一辆联合收割机,价值23万元,享受国家补贴5万多元。村民们看到支农政策的兑现,纷纷效仿添置农机设备,现在家家户户能够省出劳力外出务工。理念项目驱动,把村容整治要求贯穿始终“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环境要优美,这是我们多年来要追求的目标。现在,通过土地整理让我们实现了!”村民王家富高兴地说:“看新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产业,二看道路,三看住房。看生活质量,一看电器,二看灶台,三看厕所”。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政府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川北民俗特点,按

13、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在改造中,政府引导村民发挥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导性,并将20%项目补贴资金落实到位,还对一些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旧房改造,保留原有风貌,进行穿衣戴帽做瘠梁,完善配套设施。现在走进每家村民的院里干净整治,用上水冲式厕所,用上环保节能沼气池,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安上电话,看上电视。新建6个居民点,有58户搬入新房,有238户改造旧房,建起了5个标准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和兰池教学楼,打卫生井321口,有60%的村民用上了手机,有90%的村民拥有摩托车,1户村民购买了小车。70多岁的陶大娘在院坝里边逗孙子笑哈哈地说:“我们的日子比城里人还舒服”发力“一补一占”催生一个

14、土地市场科学发展观,撬动新的资源观。在元坝镇大中包省立土地开发项目,防洪河堤内新增耕地平整方正,排灌设施配套,生产路阡陌相通。而昔日元坝大中包由于无序开采,河床一片狼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铁腕”推进矿业秩序整治和规范工作,苍溪重拳出击,标本兼治,对无序开采实施了“强力纠错”。为走环境友好和谐发展之路,结合工业强县的要求,多角度挖掘土地潜力,全方位开发土地后备资源,随着东河六级梯级电站陆续上马后,自筹投入180万元,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新增耕地431亩。变废为宝,循环再生,不仅履行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确保了县域工业项目建设和交通,城镇建设土地借求紧张的局面,而且市场价值

15、按每亩1.5万元计算,就元坝中包土地开发项目而言,扣除地方投入,政府可创收466.5万元,用于新的土地开发整理再投入,创造了“以钱长地,以地长钱,钱再长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整理土地、获得指标、滚动发展的路子,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生财机制。2006年6月29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土地整理课题组专家对苍溪土地整理项目调研后,指出“苍溪土地整理模式抓住了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个根本”。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对苍溪“金土地”工程进行调研,肯定了“苍溪把土地整理与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有机结合,丰富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创新了土地整理模式,使土地整理效益最大化,为全省实施金土地工程提供了典型范例”。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资源与人居环境、广元日报等刊物全面介绍了“苍溪模式”的经验,既是对苍溪土地整理工作的探索、总结、推广、提高,又是对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土地开发整理,积极投身土地开发整理的宣传发动。“一补一占”催生一个土地市场。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牛敏元有一本帐:“金土地”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已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2个,整理规模4.64万亩,建成标准农田3.8万亩,新增耕地4297.34亩,为国家重点工程拟安置移民110户500人,为政府实现收益3000多万元。按照国家投入与地方投入并举,“申报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见效一批”的土地整理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