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加味治疗妊娠期感冒.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7767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翘散加味治疗妊娠期感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银翘散加味治疗妊娠期感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翘散加味治疗妊娠期感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翘散加味治疗妊娠期感冒.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翘散加味治疗妊娠期感冒宋香金1 贾梅2 姚美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 要:妊娠感冒在临床上较常见,妊娠妇女发病后,常担心服用感冒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而拒绝西药物治疗,甚则放弃治疗,这样不仅会延误病情,还会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出现胎儿畸形及流产。导师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妊娠感冒,临床应用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关键词:妊娠感冒;银翘散感冒是指由肺卫失和引起,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疼、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1而妊娠期感冒顾名思义是指妇女处于妊娠期间感受外邪,发为感冒的特殊人群疾病。其病名不曾见于古代医学著作及现代教科书中医妇

2、科学书,但可见“子嗽”一病,其外感型的相关论述可归为妊娠感冒范畴。1. 妊娠感冒临床上较为常见。妊娠期妇女,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出现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阳气偏亢的状态。傅青主女科.妊娠恶阻云:“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成妊,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故妊娠期间,母体因聚气血以养胎元,往往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失养,或由于胎儿生长过快过大,子夺母气,而使母体正气亏虚,每易招致外感。即妊娠期妇女体质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外邪侵袭,机体抗邪无力,发而为病。正所谓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上因素决定妊娠期妇女易

3、患感冒,每因季节的变化会受到风寒、风热等不同外邪的侵袭则发为疾病。2妊娠感冒有其特殊性。 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妊娠期感冒的妇女,发现其症状多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咽部红赤疼痛,口干唇燥,鼻塞流涕,周身疼痛的外感风热证为主,即使感受风寒之邪也交易化为热,这与妊娠期妇女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的特殊生理特点有关。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冰注释:“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寸口,阳气挺然,则谓有妊之兆”、胎产心法“凡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通过以上论断不难看出:妊娠期肾气旺盛,其中尤以肾阳偏盛为主,肾阳旺,一身之阳皆旺。3妊娠感冒治疗上亦

4、有特殊性。 妊娠感冒在治疗上不能等同于感冒治疗。我师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用药总结,发现银翘散加减对于妊娠期感冒有显著疗效。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瑭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及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本方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甘草组成,全方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方中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

5、特点,故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理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着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2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疗感冒的同时还可减轻妊娠反应。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再者取其宣肺力气之功,兼顾妊娠期妇女胸闷,气短等气机失调引起的常见证。在临床上,还应注意治病与安胎并举的这一妊娠病的治疗大法,故我师常以寿胎丸加入本方之中,去邪的同时,刻刻顾护胎元。另外,由于病因个体差异宜随证加减,不可拘泥。综观全方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內清热毒

6、之功,构成清疏兼顾,以输为主之剂。2本方所体现的组方特点,与妊娠期妇女阳盛的生理特点不谋而合,且近代不少学者对银翘散的药效及毒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银翘散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有些报导认为,金银花有抗早孕的作用,但我师在临床应用多年未曾出现因服用有金银花,薄荷的中药而出现流产的患者,因为老师遵循着刻刻顾护胎元,中病即止的原则,宗“有故无殉”之意。 综上所述,乃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实习时所总结的对妊娠期感冒的认识,在临床我师用银翘散加味治疗此病屡用屡效,给患者祛病的同时,消除了用药对胎儿影响的顾虑,以上如实所述,以便共勉。参考文献1田德禄 蔡淦 中医内科学 2006年 上海科技出版社 57页 2邓中甲 方剂学十五规划教材 2003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3-44页附:作者简介:宋香金(1984-),女,朝鲜族,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电话:15244605094地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