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47276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_,作者_,字 , (朝代)_家。2、给下列字注音:棹( ) 曳( ) 湮( ) 啮( ) 溯( ) 臆(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 )(2)二石兽并沉焉 ( )( )(3)阅十余岁( )( )(4)竟不可得( )(5)棹数小舟,曳铁钯( )( )(6)设帐( )(7)不能究物理( )(8)是非木杮( )(9)湮于沙上( )(10)沿河求之( )(11)不亦颠乎?( )(12)众服为确论( )(13)闻之笑曰( )(14)盖石性坚重( )(15)啮沙为坎穴( )( )(16)转转不已( )(17)遂反溯流逆上矣( )( )(18)固颠( )(

2、19)如其言( )(20)然则天下之事( )(21)可据理臆断与( )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并沉焉古义:_;今义:_(2)不能究物理古义:_ ;今义:_(3)但知其一古义:_;今义:_(4)盖石性坚重古义:_;今义:_(5)是非木杮古义:_;今义:_(6)阅十余岁古义:_;今义:_(7)转转不已古义:_;今义:_(8)固颠古义:_;今义:_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3)啮沙为坎穴( )之:(1)一老河兵闻之( )(2)其反激之力( )(3)沿河求之( )7、翻译下列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

3、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依据是_;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是因为_。9、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答:_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二、读音嘉肴(y o) 弗食(f ) 旨(zh) 自强(qing) 教学相长(zh?ng) 兑命(yu ) 学学半(xio)三、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4、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四、词语解释虽有佳肴 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弗食 弗:不。食:吃,品尝。不知其旨也 旨:甘美。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不知其善也 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因此,所以。教然后知困 困:不通,理解不了。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省。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兑命 兑:通“说” ,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 。学学半 学:教。其此之谓乎 其:表推测,恐怕,大概。五、句子翻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

5、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道甘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好在哪里。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了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教别人之后,就能知道自己 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六、内容理解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

6、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 写起?答: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 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这种论证方法叫做“类比论证”。2、作者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答: 首先,由“嘉肴” “至道”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 推论出“学”和“教”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困) ,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 自反和自强) ,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 ,并且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教学 相长”论点的正确性。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 自己的学问。人学

7、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 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 我勉励,加强学习。4、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看法。答: “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 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高,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 学习中,会慢慢发现自己一些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给别人 知识。 资料 礼记中的名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择师不可不慎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尚往来也。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