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7226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历城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2.16题、1213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试活动,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在科举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科举考试成为封

3、建王朝选士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

4、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由于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公平竞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联为一体,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注重后天学习的作用,更具有客观性和平等特征。在追求考试公平的过程中,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推行糊名、誊录、锁院

5、、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适应特定时期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隋唐以来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兴办官学,开科取士。与设立官学、私学及吸收汉族封建文化相呼应,科举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1.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封建统治阶层。B. 科举考试自宋代开始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C. 科举考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科举对象

6、不受年龄、民族、性别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D. 科举考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 下列不能作为科举制具有文化整合功能论据的一项是( )A. 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B. 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C. 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D.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要想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进而进入封建统治阶

7、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B. 科举制自身的特点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C. 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D. 在科举制度下,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

8、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

9、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4下列四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其亟有所更 亟:立刻B俄改

10、同知枢密院 俄:不久C钦宗诣金帅营 诣:到下令D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明年:第二年5下列对文中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B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

11、门急闭。C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D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7.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郊外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8.认真阅读这首诗,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的(5分)

12、9.请从诗意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小题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理发匠 黄荣才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

13、,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

14、,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

15、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哑巴点了点头。 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