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6963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复习单元集训试题:1醋酸铅因有甜味而被称为“铅糖”,它有毒但能入药,又知(CH3COO)2Pb可溶于水,硝酸铅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2CH3COO(CH3COO)2Pb。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的“铅糖”溶液中c(Pb2) 0.1 molL1 B“铅糖”是强电解质 C“铅糖”是共价化合物 D“铅糖”的溶液可能不导电 【答案】B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答案】D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碳酸钠B氢氧化铝C氧化钙

2、D碳酸钡【答案】B4下列物理量与所对应的单位不正确的是An:mol BM:gmol1 CNA:个 DVm:Lmol1【答案】C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6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O2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C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4D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C7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A向

3、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B向碘水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答案】D8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9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答案】C10下列物质不能用玻璃器皿贮存的是( )A、苛性钠B、氢氟酸C、浓硫酸D、硝酸铵【答案】B11三氟化氮(NF3)是微电

4、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它无色、无臭,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下列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NF3在潮湿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白雾、红棕色气体等现象 C若反应中生成0.2molHNO3,则反应共转移0.2mole- D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B12(13分)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 丙 F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

5、子方程式:金属A和水反应 D和G的水溶液反应 物质D和气体乙反应 (3)将G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你认为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 。【答案】(1)Cl2 HCl FeCl2 (每空1分,共3分)(2)2Na+2H2O=2Na+2OH-+H2 Fe3+3OH-=Fe(OH)3 Cl2+2OH-=Cl- + ClO- + H2O (每空2分,共6分)(3)1100nm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每空2分,共4分)13(1)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艇中的氧气来源,则人呼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迅速变灰

6、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3)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就会受到腐蚀。其中碱性食物与铝制品的氧化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 2H2O =4NaOH + O2(2)4Fe(OH)2+O2 +2H2O=4Fe(OH)3 (3)Al2O3+2OH- =2AlO2-+H2O14(1)图1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 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mL。(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序

7、号)_。a是amL b是(50a)mLc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3)如图所示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操作应用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相匹配的可能组合:A与 ; B与 ;C与 ; D与 。(4) 某兴趣小组要进行有关氢气的定量测定实验,为保证氢气不损失,设计用甲、乙两装置及橡胶管完成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如下:将锌粒放于 (填“甲”或“乙”,下同)装置中,将稀硫酸放于 装置中。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填编号):A接 ,B接 。将盛稀硫酸的试管倒置,即可发生反应放出气体。【答案】(1)3.2(2)d(3); ;

8、; (4) 甲,乙 D,E15把3.9gNa2O2放入100mL水中,充分反应后,计算:(1)生成O2的体积(标准状况);(2)反应后所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答案】(1)生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0.56L;(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6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试计算: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和质量【答案】0.1mol,6.4g。17现有一种铝和镁的混合物样品某学生分别取0.9g此样品进行四次反应,并收集标准状况的氢气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固体质量加入某浓度盐酸的体积/mL加入某浓度NaO

9、H的体积/mL收集到气体体积/mL10.920.0100820.930.0100830.920.067240.930.0672(1)请写出固体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固体中铝、镁的物质的量【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2)0.02mol铝、0.015mol镁18(8分)已知A、B、C、D、E均为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请回答:(1)若A为金属单质,B、C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B、C均为无色气体,D为黑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 _。(2)若A

10、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B为金属单质,C为不含氧元素的酸,且C的组成中含有与A相同的元素。则C的化学式为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 _。【答案】(1) O2 3Fe+4H2O=Fe3O4+4H2 (2)C:HCl 2Fe2+Cl2=2Fe3+2Cl19(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硫酸氢钠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 熔融状态下NaHSO4电离方程式 。(2)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配平下面方程式:KMnO4+ H2O2+ H2SO4 K2SO4

11、+ MnSO4 + O2+ H2O【答案】(1) CO2 + Ca2+ + 2OH= CaCO3 + H2O H+ + SO42 + Ba2+ + OH= BaSO4 + H2ONaHSO4 = Na+ + HSO4 (2) 2、5、3、= 1、2、5、820如图是一些中学常见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产物省略),其中A和B常温下都是气体,且水溶液都有漂白性; F、M、N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其中M和N不溶于稀硝酸;C和D是两种常见的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的化学方程式 (2)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将A通入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 (4)在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编号)(5)F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保存 E溶液时应加入少量的 (6)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 (写出加入试剂的化学式和现象)【答案】(1)SO2+Cl2+2H2O=H2SO4+2HCl;(2)2Fe2+Cl2=2Fe3+2Cl;(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5)4Fe(OH)2+O2+2H2O=4Fe(OH)3;铁粉;(6)KSCN溶液,变红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