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6953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高考化学单元集训试题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选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水资源 工业制碱1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A硫酸工业 B氯碱工业 C硝酸工业 D合成氨工业 【答案】B2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A、硬水的软化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C、电渗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答案】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食品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D甘氨酸和丙氨酸发生脱水反应,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答案】A4下列不是海水淡化方法的是A蒸馏法 B

2、电渗析法 C离子交换法 D萃取法【答案】D5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可电解NaC1溶液制备NaD利用海水、铝、空气的航标灯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6硬水经磺化煤(NaR)软化后,其水中阳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Ca2 BMg2 CNa D H【答案】C7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

3、等。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蒸发【答案】B8下列有关硬水及其软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离子交换法可以软化硬水 B硬水中含有较多Ca2+、Mg2+C生产、生活使用的天然水必须经软化 D加热可使暂时硬水中的Ca2+生成CaCO3沉淀【答案】C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与明矾处理水的原理完全相同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D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答案】D10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蒸馏原理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4、是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B因海水中含有镁元素,故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得到镁单质C从海水中可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或NaCl的水溶液都可制得Cl2D无论是海水波浪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11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 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C在第、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答案】A12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5、的是A阳极可发生电极反应:Ba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 阴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D I、II分别是淡水、浓海水出口【答案】C13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如用于硬水软化、洗涤剂生产、食品加工、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玻璃制造等领域。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主要由合成氨厂提供)和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其流程如下:(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2+、Mg2+等沉淀,可以向其中加入过量纯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_,该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等,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溶液中多余的纯碱可以加_试剂来除去。(2)上述工艺流

6、程中,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进行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_。整个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用化学式表示)。(3)(4)若采用上述流程生产106吨纯碱,则理论上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不得少于_ L(不考虑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答案】(1)过滤 漏斗、玻璃棒 盐酸 (2)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NH3、CO2和NaCl(3)4.4810714【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体现环保理念更要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充分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某企业设计的硫酸磷铵水泥联产,海水淡水多用,盐热电联产三大生态产业链流程图。根据上述产业流程回答下列问

7、题:(1)从原料、能源、交通角度考虑该企业应建在() A.西部山区B.沿海地区C.发达城市D.东北内陆(2)该流程、为能量或物质的输送,请分别写出输送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或能量形式 ,。(3)沸腾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磷肥厂的产品是普钙,其主要成份是 (填化学式)。(4)热电厂的冷却水是,该流程中浓缩盐水除提取盐以外还可提取的物质有(写出一种即可)。(5)根据生态园区建设理念请提出高炉炼铁厂废气、废渣及多余热能的利用设想, (请写出两点)。【答案】(15分)(1)B(2分)(2) Fe2O3 电能 热能 SO2 浓H2SO4(共5分,每空1分)(3) 4FeS2 + 11O2 高温 2Fe2

8、O3 + 8SO2(2分,无高温条件给1分)Ca(H2PO4)2H2O或Ca(H2PO4)2、CaSO4(2分)(4)海水镁或溴(共2分,各1分)(5)废气(主要是高炉煤气),经除尘后可作为热风炉、加热炉和锅炉等的燃料。废渣(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等),可用作水泥生产原料;也可用作矿渣磷肥的生产原料。余热 ,为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用水在外部冷却,废热主要转化为热水用于发电或取暖。(回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一点1分)15天然海水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元素,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 。(2)常温下,碳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

9、a1=4.2107 ,Ka2=5.61011;次氯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a =4.7108。写出向“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上图。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步骤通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2)ClO+ CO2 + H2OHClO + HCO3(3)2BrCl2Br22Cl;富集溴元

10、素;SO2Br22H2O2HBrH2SO4(4)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会随溴排出,溴中水蒸气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16(12分)我国濒临海域的省份,能够充分利用海水制得多种化工产品。如图是以海水、贝壳(主要成分CaCO3)等为原料制取几种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其中固体B是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E是一种化肥,N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结合上述工艺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H和L的化学式分别为 和 。(2)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反应中必须先通入NH3,而后通入D,其原因是 。(4)工业上利用F可制得另一种化工产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11、式为 。(5)由K溶液经如何处理才能制得N?工业上将K溶液在 的条件蒸发结晶制得无水盐,然后再电解其熔融盐,写出电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Mg(OH)2 H2 (2)CO2(各1分)(3)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分)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入NH3,有利于吸收CO2(2分)(2分) (5)在氯化氢气流中 (1分) MgCl2 =Mg + Cl2(2分)17【化学与技术】钛冶炼厂与氯碱厂、甲醇厂组成一个产业链(如图所示),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1)Fe的原子序数为26,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请写出铁原子结构示意图_。(2)写出钛铁矿在高温下与焦炭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3)氯碱厂获得Cl2的离子方程式为 。(4)由TiCl4Ti反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依据下表信息,需加热的温度略高于即可。(5)为了减少产业链生产时产生的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威胁,当NaCl与FeT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时,理论上Cl2的利用率最大。【答案】(1)(2)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3)2Cl- + 2H2O H2 + Cl2 + 2OH-(4)1412 (5)7: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