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46785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刘天祥版)第九章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准租金: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经济租金:是指支付给某生产要素的报酬超过该要素的生产服务得以被提供出来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机会成本)的余额。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在几何上表示为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洛伦兹曲线: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中的百分比状况来表示。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

2、的总产品。二、选择题 1.D 2.AC 3.B 4.C 5.C 6.B 7.C 8.C 9.C1.D2.AC3.B准租金等于经济利润与固定成本之和。4.C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报酬减去机会成本。5.C闲暇的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升时,相当于闲暇的价格上升了,闲暇变贵了,工人将减少对闲暇的消费,而转向工作。6.B,表明随着工资率的上涨,工人用于工作的时间也在增加。即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7.C8.C9.C三、 四、 计算题1、解:(1)根据劳动的供给原则有:又由将代入上式得:即为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2) ,所以该劳动者的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不会呈反方向变化。 (3) ,所以不管工资有多高,该劳动

3、者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2、解:由已知可得:准租金=固定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可变成本=10250-6250=1000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10-9)250=250五、简答题1、简述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答: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即要使效用最大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出结论。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是间接效用,要素的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它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和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即dU/dL =dU/dYdY/dL,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dY/dL=W,所以上式可简化

4、为dU/dL =dU/dYW,即MUL=MUYW。而自用资源的效用是直接的,它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dL。因此,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可表示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公式为:WdU/dY = dU/dL,即W=MUL/MUY;在非完全竞争下公式为:dU/dYdY/dL=dU/dL ,即MUL/MUY=dY/dL。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dY/dL= -W。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劳动供给曲

5、线的形状。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映了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上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用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 另一 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各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高的

6、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入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

7、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3、为什么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答:假定土地的拥有者是消费者,从而其行为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即如何将既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不过一般来说,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这样,在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土地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于是土地供给曲线垂直。4、简要说明什么是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答:租金是指具有

8、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准租金是指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可以得知准租金为固定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准租金在长期内是不存在的。经济租金:对于一些要素而言,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要素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即由于需求的增长,能使生产要素供给者取得超过保留该要素被供给而至少支付费用的余额。六、作图分析题1、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答: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可以通过个人对工作和闲暇效用最大化的抉择过程来推导。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的供给决定问题的实质是“时间的分配”问题,把

9、时间分成两种用途:工作和闲暇。这两种时间分配转化为进行两种“消费品”的消费,即工资收入可购买的商品消费和享受闲暇。进一步是通过两种“消费品”的合理组合,以追求效用最大化。U2U1U0EY*G*Ol *KYLl图9-1要素市场供给的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享受闲暇是有代价的,放弃工资收入就是闲暇的代价或机会成本、可以用实际小时工资率来度量。如闲暇一小时,就失去一小时收入,而这些收入就是实际购买力,可购买商品用于消费。我们用图9-1说明工作和闲暇的效用最大化的抉择。横轴L为每日闲暇时间,纵轴Y为货币收入或商品消费,为无差异曲线。时间的最优分配,或者称“时间预算”受到的限制要比收入预算严格得多,因为每天

10、只有24小时的时间。时间的最优分配即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预算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也就是说,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G*是最优组合点。此时,以闲暇替代商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等于劳动者能挣得的工资率W。现在我们在91的基础上,用图9-2找出多个工作和闲暇的最优组合点,将得到的劳动供给曲线。图92 工资率与闲暇的关系从横轴的H点向纵轴引三条斜线,斜线的斜率为三种不同的工资率。当工资率为W1时,劳动者在E0点处于均衡状态,工作H0H小时,获得OC0的收入,余下的时间OH0是其闲暇时间。当工资率升至W2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会增至H1H,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OC1,相应地其闲暇时间将减少为OH1。

11、如果工资率继续上升至W3,工作时间会进一步增加到H2H,收入会增加至OC2,而闲暇时间则进一步减少至OH 2。工作时间的变化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连接E0、E1、E2三个劳动者工作与闲暇的最优组合点,就得到一条反映工资率变动与闲暇时间变动关系的曲线。这一曲线表明,工资率越高,闲暇时间就越少,从而工作时间越长。对于劳动供给曲线的分析,是说明劳动者对工资增加的反应。如果用横轴表示劳动时间,纵轴表示工资率、就会得到劳动供给曲线SL,如图93所示。图93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在达到一定点之后向后倾斜的曲线。它表示,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的供给量增加。但是,如果工资率过高,劳动者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他将会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也就是说会出现图93所示的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2、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答:详见课本P222P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