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资料018.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6732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资料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1年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资料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资料0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资料018.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资料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论述) (一)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含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具体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

3、。它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 3.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红利、股息、利息和分享收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通过按经营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和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而得到的一些收入,以及分享风险收入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4、的。上述的一些分配已经超过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围,所分得的收入包含了用于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等内容。因而,这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而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

5、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可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简答) 1、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由低向高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第三个阶段,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命的个性与能力,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