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46590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_近5年现代文阅读(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翔学校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近五年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试题汇编(教师版)2017(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秋夜巴金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

2、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

3、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

4、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

5、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

6、时候不见了。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注】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去世,22日出

7、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13、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2分)答案:突出了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两种特点1分,四种特点2分)(文章中斜体字部分)14、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6分)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答案: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发光。心在“哗哗剥剥”地燃烧。听见他激动、带

8、感情的声音,看见他手压在胸前。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的慈祥的脸庞。看见先生衷心愉快的笑脸。(文章中红字部分)15、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3分)答案: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1)勇敢追求真理(2)不要在暴力面前低头(3)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文章中有底纹背景部分)16、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2分)答案:“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励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17、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

9、案:文章构思奇特,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2016(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题。(17分) 从田湖出发去找白阎连科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想到我决定要

10、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

11、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

12、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

13、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你怎么在这儿?”“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14、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21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22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白好。 23可我连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白分手了。(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白,较原文有删改)13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

1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6分)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 _ _14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4分) 15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6“我”渴望和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4分) (一)【答案】“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我”匆匆离家上路,想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为了(离家出走)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绕过三姑住的村庄“我”被三姑夫半路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后被送回了田湖。 14【答案】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 15【答案】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我”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立意深远;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心深处有关成长的记忆,以及懵懂少年时代的情感与成长的历程。 16【答案】文中说“我”离家出走,想去的地方是“伏牛山的九皋主峰”,而白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