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6582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地理-高中-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市六中漆承辉).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作者:漆承辉 九江市第六中学 审稿:罗惠玉 九江市第六中学 【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版本】人教版2008年2月第3版【学科、年级、册别】地理、高一年级、必修1【教学内容】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本条标准要求:(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2)“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4)本条“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

2、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地关注。【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2.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水循

3、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体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

4、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认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借用本章引言部分的内容,从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引入“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

5、环境有什么影响?”来导入新课。2.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先让学生列举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然后教师说明“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其原因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运用有关图象和视频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内容中去。(学习新课)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概念和水的分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可以列举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教师由此引出水体

6、概念。第二,教师设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请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由此可概括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运动。第三,教师进一步设问“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水圈的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教师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比重最大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冰川和地下水,这些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

7、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河流的补给图3.2“读图思考”,思考题1教师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入手,通过读图观察,让学生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后,可结合实例,如地处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地处高纬度地区的鄂毕河等,让学生判断这些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并总结出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此外,从读图中还可以观察出,一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可以有多种,在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区时,补给水源也会不同。这一点可以以长江为例,让学生说出在长江不同河段补给类型有哪些变化。思考题2,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并要求学生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两种情况

8、下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学生能运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是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总结: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二、水循环

9、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与类型教师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或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在讲清水循环概念之后,再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讲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三类水循环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包括的环节多少、涉及的范围大小、下垫面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等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则表现为三种循环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相互独立的运动过程,而是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整个水圈的水的循环运动。教师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海陆间循环),陆

10、地与陆地上空之间(陆地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上内循环)。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海陆间循环的几个主要环节: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关于“活动”栏目可以将其纳入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上述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措施,并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也可以另行选择活动内容,特别是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例如当地地表植被若遭受严重破坏,可能影响水循环的

11、哪些环节和过程的变化,进而可能引发哪些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教师总结:从自然原因来看,黄河流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大,降水量相对较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使得黄河在冬春季节出现明显的枯水期,水量较少;黄河下游,缺少大的支流汇水;近年来降水偏少,这些都诱发、加剧了严重的断流现象;从人为原因考虑,黄河下流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造成的。它对下流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

12、、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教师课前可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如陆地平均每年可以得到多少来自海洋的水汽;水循环对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水圈与大气圈之间的热量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水循环运动对地表面貌的塑造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图片;陆地河流及其搬运作用对海水盐分的影响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教师总结:维持全球不的动态平衡,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