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446419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 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 荒漠化 森林破坏 湿地减少等 3 水土流失 1 概念 在水力 重力 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 我国分布 多分布在山地 丘陵和高原地带 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思考讨论水土流失为何多分布在山地 丘陵和高原地带 提示 从山地 丘陵和高原地带的自然因素 地面起伏 植被覆盖率 降水等 和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等 两方面考虑 二 水土流失的原因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2、人为原因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 不合理利用土地 思考讨论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和之后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 人类社会形成之前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 进入人类社会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三 水土流失的危害1 破坏土壤肥力 造成农业减产 2 加剧沟壑发展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 淤积江河湖库 加剧洪涝灾情 5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思考讨论位于河南省的小浪底水库为什么每年都要进行调水调沙 提示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河水含沙量大 导致黄河下游水库及河道淤积严重 库容减小 河道阻塞 雨季易造成洪涝灾害

3、因此每年黄河流域雨季到来之前 小浪底水库要放水排沙 同时将下游河道中的泥沙冲入海洋 从而保证雨季黄河泄洪畅通无阻 四 水土流失的治理1 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 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但应因地制宜 2 工程措施 1 沟谷 兴修小型水库 打坝淤地等 2 坡面 修建水平梯田等 3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思考讨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对黄河三角洲有何影响 提示 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放缓 海水对三角洲的侵蚀作用加强 影响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 探究一 探究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题活动材料一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研究发现 黄土高原

4、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10 左右 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则占到90 左右 材料二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45万平方千米 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 8万吨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泥沙淤积河床 加剧洪涝灾害 冲沙入海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 土地退化 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 加剧贫困 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对生态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不可估量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三黄土高原的范围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根据图中的信息 你能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吗 提示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乌鞘岭以东 秦岭以北 长城以

5、南 2 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何特点 提示 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海拔多在1000 2000米 3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该区域的降水有何特点 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提示 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具有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4 人为因素是目前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提示 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 不合理利用土地 如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乱伐树木 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探究一 探究二

6、 名师精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 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 过渡性 特征及特殊的土壤组成 是水土流失问题发生 发展的重要基础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人为原因 1 农业生产活动 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 2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温馨提示 从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所占的比重要高于自然因素 这说明人为因素是形成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 N纬线的局部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乙地形区突出的地表特征是 是该地表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2 下图

7、为甲 乙地形区地理环境自然要素关联图 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使知识体系成立 A 甲地形区巨厚冲积层的形成B 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C 植被稀少D 水土流失严重E 河流泥沙含量增加F 地上河 的形成G 黄土土质疏松H 降水集中 多暴雨 3 造成乙地区最突出生态问题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 第 1 题 依据经纬度及地形变化可知 甲为华北平原 乙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形成了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第 2 题 利用因果关系推断 左三框为水土流失的原因 右框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 第 3 题 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

8、动 答案 1 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 2 左三框为C G H 可互换 中间一框为E 最右框为F 3 过度放牧和樵采 过度开垦 乱伐树木 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拓展延伸黄土高原的成因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 1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我国西北内陆以及蒙古 西伯利亚一带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气候干旱 风化严重 一些砂石 粉尘在强劲的西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南方向移动 在遇到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后 风力减小 粉尘堆积 历经上百万年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2 黄土高原在长期流水侵蚀作用下 水土流失严重 最终形成了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的面貌 探究一 探究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主题活动甘肃省

9、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 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 原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 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 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 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 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 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 的农业立体治理开发模式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图中数字代表的农业立体治理开发的项目是什么 提示 修筑梯田 退耕还草 发展大棚农业 植树造林 2 定西农业立体治理开发模式有哪些显著效益 提示 山顶与山坡的林草可以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农 林 牧 果 蔬业得到协调发展 农业产值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达到致富的目标 3 如今当地农民的生活用能

10、相当一部分来自人工沼气 发展人工沼气有何好处 至少答四条 提示 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扩大了有机肥料来源 实现有机肥料还田 有利于解决燃料 饲料 肥料的矛盾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草地的破坏 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 减少水土流失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 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不同地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 可结合下面示意图来理解 探究一 探究二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方法技巧图示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探究一

11、探究二 探究三 典例剖析 例题2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甲处平整土地 提高土地质量 乙处修建护坡堤 防止岸坡侵蚀 丙处修建梯田 增加耕地面积 丁处修建挡土坝 拦截泥沙以淤地A B C 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 答案 A 读某地民居示意图 完成第1 3题 1 图中民居位于我国的 A 内蒙古高原B 青藏高原C 东北平原D 黄土高原2 图中民居所在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湿地破坏D 森林破坏3 上题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降水分配均匀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覆盖差A B C D 解析

12、 图中民居为窑洞 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稀少等 答案 1 D2 A3 B 改编创新题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 地域文化丰富多彩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完成第4 5题 4 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形成沟壑影响工矿和交通 土壤贫瘠 农业低产 频发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土壤盐碱化严重 水库淤积降低蓄洪能力A B C D 5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坡面修梯田 减缓坡度 加快林地建设 调节地面径流 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在低处修建淤地坝 贮水拦沙A B C D 解析 第4题 利用排除法 沙尘暴频发与植被覆盖率低有关 土壤盐碱化和不合理的灌溉有关 第5题 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没有固定的耕地 农民毁林毁草 到处开荒 这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使地表林草植被资源破坏殆尽 易造成地表结构的破坏 加重水土流失 答案 4 A5 C 6 研究性学习 我国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当地产业结构资料图进行了调查 并绘出如下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双选 据上图信息 判断下图四个省中可能位于该区域的是 2 联系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农业 生态环境的危害 3 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4 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 今后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关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