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5036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教案新人教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蜡烛 3、蜡 烛教学目标: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

2、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二、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词义。拂( )晓 地窖( ) 瓦砾( )匍( )匐( ) 腋( )窝拂晓: 肃穆:。 颤巍巍: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2了解作者和背景: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背景介绍: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

3、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3本文是一篇 战地通讯 。三、问题导学。1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主旨: 2本文的感人之处体现在哪里? 例如:(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3本文的烛光多次出现,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4课文最后两句话应如何理解?四、训练达标1、瓦( 砾 ) 精疲力 ( 竭 ) 晓( 拂) 揣在怀里( )颤巍巍( ) 鞠躬(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着柔和的光芒。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五、拓展延伸说说古诗词中写关于战争的诗句。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