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44091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资料(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概念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缩写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 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而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最后导致死亡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为我国法定的乙类报告传染病 艾滋病危害大 病死率高 是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 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可以延长生命 2 艾滋病病毒 HIV 特点 属逆转录病毒 分为两型 即HIV 1和HIV 2型 变异能力特强 给特效药物及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以

2、CD4 T淋巴细胞为主 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HI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离开人体后 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 HIV对热敏感 100 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 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均可以杀灭 紫外线照射可使感染力下降 但效果不理想 3 艾滋病病毒结构图 大量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 血液 精液 乳汁 阴道分泌物 伤口渗出液 其他体液如唾液 眼泪等中含量很少 尚不足构成感染 4 艾滋病病毒复制过程 粘附 脱衣壳 逆转录 环化 整合 转录 翻译 核心颗粒装配及最后装配和出芽等步骤 5 窗口期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 到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 并能用目前的检测方法检查出抗体之前这

3、段时间 窗口期通常为2 12周 平均45天 少数可为半年 怀疑感染艾滋病而筛查阴性 应在3个月后复查抗体或进行核酸检测 窗口期有很强的传染性 可导致输血感染 6 潜伏期 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 包括窗口期 这段时间称潜伏期 艾滋病平均潜伏期为7 10年 短者2 3年 长者12年以上 与感染病毒的数量 型别 感染途径 机体免疫状况差异 营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HIV感染者无症状 体表外观等一般状况正常 与常人无异 潜伏期有传染性 7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感染了HIV但又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 或出现了症状 体征不足以诊断为艾滋病者 称为HIV感染者 经血液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为

4、阳性 艾滋病病人 出现了艾滋病期临床表现的HIV感染者即为艾滋病人 HIV抗体阳性 临床症状 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于200 mm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8 感染成功 急性期症状 诊断艾滋病 死亡 4 8周 出现症状 7 10年 1年 0 5 2年 HIV抗体 HIV抗体 无症状 有症状 HIV抗体 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 9 艾滋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1 急性HIV感染期 症状 在感染HIV2 4周后 50 可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发热 乏力 咽痛 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个别有头痛 皮疹

5、 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10 15 有颈 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 诊断 流行病学史 临床症状 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者 一般经2 3个月才阳转 最长可达6个月 少数病人初期血清P24抗原阳性 CD4 CD8 1 10 艾滋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2 无症状感染期 症状 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部分可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诊断 流行病学史 确证试验HIV抗体阳性 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 CD4 CD8 1 11 艾滋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3 艾滋病期 症状 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 腹泻 体重减轻10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机会性感染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原已寄生

6、在人体中一些非致病菌可以造成的疾病 或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所造成的机会感染 而这种感染 对于一个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来说 不会造成疾病状态 病原体多样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等 感染的部位 肺部 消化道 脑 皮肤和黏膜 病情复杂 可涉及多脏器 病损严重 治疗难 疗程较长 12 艾滋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呼吸系统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肺结核 复发性细菌 真菌性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弓形虫脑病 各种病毒性脑膜炎 消化系统 白色念珠菌食管炎 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 肠炎 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 空肠弯曲菌 隐孢子虫肠炎 口腔 鹅口疮 舌毛状白斑 复发性口腔溃疡 牙

7、龈炎等 皮肤 带状疱疹 真菌性皮炎和甲癣 眼部 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脑膜炎 肿瘤 恶性淋巴瘤 卡波西肉瘤等 13 CD4 T细胞功能缺失导致进展至艾滋期 HIV CD4 白念菌 带状疱疹 卡波西肉瘤 淋巴瘤 卡氏肺囊虫肺炎 弓形体 巨细胞病毒 鸟分支杆菌 200 3 6个月 AIDS期 14 艾滋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艾滋病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 P24抗原阳性 CD4淋巴细胞总数小于200 mm3或200 500 mm3 CD4 CD8 1 可找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 15 16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药物 但可控制病情发展 抗病毒

8、治疗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等药物联合应用 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 免疫功能重建或部分重建 降低传播危险 延缓发病 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必须规范用药 终生用药 否则易引起耐药 及早治疗已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支持治疗 免疫调节 营养支持 要提供保密和心理服务相结合的医疗服务 1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医学入选标准 抗病毒治疗前准备 抗病毒药物种类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AZT 3TC d4T ddI TDF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VP EFV 蛋白酶抑制剂 LPV r 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AZT或d4T 3TC

9、NVPAZT或d4T 3TC EFV 18 艾滋病的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包括AIDS患者与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传染性的强弱与感染者体内HIV的病毒载量 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等有关 一般来说 窗口期和艾滋病发病期传染性较强 潜伏期的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19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播 全世界范围内 是最主要传播途径 占70 以上 我国经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 可通过性交 阴道交 口交 的方式在男女间和男男间传播 HIV的性传播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性伴数 性伴的感染情况 性接触频率和强度 有无患梅毒等其他性病 性交方式 有无保护措施等 一次与HIV感染者的无保护性交中

10、 HIV的传播几率为0 1 1 20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血液传播 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传播概率几乎达100 使用未经消毒的手术 注射 针灸 拔牙 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 器官移植 2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 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妇女通过妊娠 分娩和哺乳有可能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在未采取预防措施情况下 传染机率约1 3 20 35 22 艾滋病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共同工作 劳动 共用办公用品 学习用具 农具等 蚊虫叮咬 咳嗽 打喷嚏等 一般生活接触 共同进餐 拥抱 握手 礼节性接吻 游泳 共用马桶 浴盆 衣服 被褥 钞票等 23 艾滋病的人群

11、易感性 人类对HIV普遍易感 由于其感染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感染的机会较大 根据暴露机会的大小 可分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 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 高危人群 男性同性恋者 性乱及多性伴者 卖淫嫖娼者 静脉注射吸毒者 接受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者 感染HIV的母亲所生婴儿 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 24 HIV传播的四个基本条件 排出 病毒从感染者或病人体内排出体外存活 病毒在外环境中能够存活进入 病毒能进入另一人体的血液中足量 有足够数量的病毒导致感染 25 艾滋病的预防 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洁身自好 遵守性道德是预防HIV经性传播关键措施 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

12、全套 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有危险行为 要及早检查预防经血液传播 远离毒品 抵制毒品 打击贩毒 对吸毒成瘾者采用药物维持治疗 美沙酮替代 针具交换 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严格消毒措施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 一旦怀孕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阻断传播 产前药物干预 产程预防 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26 二 艾滋病流行形势 全球流行形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7年11月20日发布的报告 自1981年报告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 迄今已导致2700多万人死亡 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杀伤力的疾病之一 目前全

13、球有33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其中成年人约为3080万 15岁以下的约为250万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依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达2250万 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68 2007年全球新感染人数250万 相当感染者每天增加6800多人 死于艾滋病人数达210万 相当每天5700多人死于艾滋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7月29日发布 2008年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 指出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 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了下降 得益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的推广 许多国家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也都出现了上升的势头 27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网

14、络直报 截至2007年底累计报告HIV AIDS230643例 2007年新报告HIV37419例 AIDS10742例 平均每月新报告HIV感染者约3100人 疫情估计 到2007年底 现存HIV AIDS约70万 其中艾滋病人8 5万 2007年新发感染者5万 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万 在2007年5万新感染者中 异性性传播 44 7 男男同性传播 12 2 注射吸毒 42 0 母婴传播 1 1 28 中国70万感染者中报告病例与未确定病例之间的比例 已报告病例数 身份未确定病例数 70万 23万 67 29 2007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地理分布图 30 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 处于总体低

15、流行 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 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 2007年估计新发感染者数约为5万 较2005年估计7万减少2万 监测数据显示 吸毒 暗娼 孕产妇哨点的HIV抗体阳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但是增加速度比较缓慢 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2007年估计5万新发感染中 异性性传播占44 7 男男性传播占12 2 注射吸毒传播占42 0 母婴传播占1 1 历年报告病例中男男和异性性传播的百分构成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男男性传播从2005年0 4 上升2007年3 3 异性性传播从2005年10 7 上升2007年37 9 31 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 1998

16、年以来 全国31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均有疫情报告 截止2007年10月 全国74 的县 市 区 报告了HIV感染者或病人 网络直报数据显示 不同省份疫情报告数差异较大 HIV感染者和病人数报告排在前5位省份的报告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0 80 2007年疫情估计结果显示 疫情估计数超过5万的省有5个 1 5万的省有9个 只有4个省不到2千 排前5位的省份估计数占全国估计总数53 4 排在后5位的省份估计数占全国估计总数0 9 32 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 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显示 40 的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 60 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 70 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性伴发生性行为 只有30 坚持使用安全套 在与男性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的比例约为50 疫情报告和估计结果显示 约50万感染者没被发现 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 已报告的23万感染者和病人中 追踪和随访难度较大 随访率不高 存在进一步传播的危险 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 出现了重新流行的迹象 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87年0 08 10万增长到2006年13 35 10万 年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