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443934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历史试卷第1卷(选择题共62分,共31题,每题2分)1.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错乱。这说明周代A.儒家“尊老敬长”的礼制成为政治准绳 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C.注重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 D.官僚政治的巩固须借助嫡长子继承制2.如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一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战争,其中横轴数字以10年为间隔,如4代表第4个10年。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A.战争并未因宗法血缘得以

2、避免 B.战争减少说明姬姓封国己消亡C.战争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遏制 D.战争次数所有时间段均最少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C.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4.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

3、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B.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5.如图为西安大雁塔唐代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雁塔下题名成为时人光宗耀祖的目标追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代A.科举取士的形式趋向于僵化B.书法艺术受到士人推崇C.文学素养影响科举功名D.科举考试的社会影响力凸显6.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

4、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 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 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7.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C.宦官职掌裁定权 D.丞相制度被废除8.

5、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A.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B.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C.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9.下表为有关军机处成立时间的记载,据此可知A.上述史料均不是第一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B.军需房、军机房均为军机处的早期名称,职能相同C.军机处的保密性很强,无法通过文献史料梳理考证其成立时间D.理顺军需房、军机房与军机处的关系,利于考订军机处成立时间10.监察官员由开始泛泛地“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举之”,逐步发展到“纠举百僚

6、,推鞠狱讼”,甚至不但察举各级官吏法乱纪事件,还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这反映了监察制度A.导致官僚阶层相互倾轧加剧 B.消除了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C.功能增强和职责范围的扩大 D.在百官之中处于超然的地位11.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当选将军之后进行改革,剥夺了贵族会议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贵族会议仅保留了对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的司法权。这次改革A.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C使公民大会获得了合法地位 D.有利于扩大公职人员的权力 12.有学者认为:“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

7、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 B.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C.是奴隶制专政的工具 D.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13.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国家机关分权制衡 C.公民参政意识强烈D.内部斗争比较激烈14.现代美国法学家麦基文在谈到罗马法时断言:无论如何我对下述罗马宪法理论是坚信不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所

8、有法律的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是一切权威的来源B.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C.人民是罗马国家权力主体D.罗马法具有广泛社会基础15.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6.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

9、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 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17.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5人,来自12个州(除罗得岛州),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岁:其中有一半的人拥有大学学位:律师31人、种植园主12人、商人8人、实业家3人:55人中有33人曾经是邦联国会成员、6人曾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社会上层对精英政治的普遍认同 B.确立了典型的代议制民主C.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广泛性 D.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顶层设计18.1832年,在两次否决

10、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19.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两院通过的法案需要提交给总统予以批准,总统能够否决或者威胁否决他认为有问题的立法。除此之外,联邦宪法第二条第三条款还规定总统“负责法律得到忠诚的执行”。这些规定A.体现了分权与相互制衡原则 B.旨在保障美国的宪政民主C.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D.表明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20.恩格斯曾说

11、:“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21.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 继续战争的政策C. 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D. 通过了和平法令22.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

12、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A.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C. 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 近代中国关税主权演变23.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24.1912年

13、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由材料可知A.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B.清帝退位避免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C.清帝退位宣告清王朝的结束 D.清帝退位新共和政体产生25.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A.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B.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C. 五四运动激

14、发青年探求真理D.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26.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 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27.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A. 国民革

15、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B. 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C. 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D. 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28.1938年,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言人曾说,“保卫武汉之最重要意义,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 实行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建设后方支援前线 B. 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且准备长沙会战C. 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 D. 坚守武汉毫不退让以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29.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A.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 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30.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