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43702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文章教学教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生态名县建设泗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冲近年来,泗水县围绕建设“生态名县”,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互动和谐。顺应国内外生态绿环保的形势要求,泗水县将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打生态绿品牌,走错位发展之路,精心打造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及中部湿地三大生态示范区,通过生态示范区(森林、湿地公园)的提档升级,实现“山、水、城”的有机融合,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生态名县。一、创建生态示范区的优势条件(一)山林资源丰富独特。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南麓,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地形地貌多样,具有低山、丘陵、平原等多种

2、类型。境内拥有大小山头561座,造型各异,风格独特。北部山系含凤仙山、龙门山、西侯幽谷、大云寺四大组合,方圆220平方公里,主要山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凤仙山为济宁市第二高峰,前有齐鲁第一石海,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龙门山两峰并峙,宛如石门,多有云雾,倍增神秘与灵气;西侯幽谷,三条峡谷犹如三条巨龙盘旋回绕,被称为鲁南第一大峡谷;大云寺林荫蔽日,水域宽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四个景区既自成一体,各具特,又横向相连,浑然天成。南部山系含安山寺林场、黄山、长峰峪山、圣公仙山等,方圆320平方公里,主要山头森林覆盖率达到70%,其中安山青黛翠秀,山中隐有千年银杏两棵;黄山林场之长

3、峰峪峰多、岩险、林茂、谷幽、洞深,有“峭壁千仞”之景;圣公山怪石罗列,有奇、秀、险三绝之誉。多样的生态地理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野生植物1200余种,野生动物600余种。全县有林地4万公顷,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公园5处,林木覆盖率为30.1%;精心打造绿生态旅游精品,总投资40亿元加快实施西侯幽谷、龙门山、万紫园综合开发等10余个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安山寺景区、泉林泉群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龙门山、民俗游乐园被评为AA级景区。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实施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原生地质、地貌得到保护与复原。(二)碧水蓝天环境适宜。境内水资源丰富,总量3.9亿立方米

4、,古老泗河发源于泗水泉林陪尾山下,支流31条,境内总长412.4公里,流域面积1015平方公里。沿河建有3座大二型水库,小型水库83座,大多依山靠林,总库容达到2.6亿立方,构建起丰富的生态水源涵养地,被称为济宁市的东方水塔。东部泉林、石漏、石缝三大泉群,仅泉林泉群就拥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享有“中国泉乡”之美誉。水环境得到有力保护和整治,南北山区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沿泗河及其支流同步进行病险水库加固、河道治理,优化了水涵养环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依法关闭“土小”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均得到有效控制;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城乡环境空

5、气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三)滨河园林城市初具雏形。把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绿章制度,严格绿线和绿化指标控制。建成了明珠公园、市民广场、植物园一期、火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绿化面积382公顷、覆盖率达到39%。大作水的文章,编制了济河、泗河滨河地段及圣源湖规划,制定了引水入城路线,着力打造泗河、济河环抱、五河穿城的双环水系景观。投资8000万元建成4万吨污水处理厂并运行除磷脱氮项目,城市废水实现全部入厂处理。实施了泗河、济河等河道城区段综合治理,疏浚河道,绿化二滩、三滩,建成绵延十余公里的绿长廊。二、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制约因素(一)生态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规划体系相对滞后,200

6、6年虽然制定了生态县总体建设规划,但对创建生态示范区,特别是申报升级南北山区森林公园、中部湿地公园等三大生态示范区,尚无系统全面的规划,远景目标不够明朗,缺乏科学的指导意见。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态建设人才、项目包装、开发、管理相对滞后。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还未形成,部分景区因资金缺乏进展缓慢。(二)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南北山区林木总量不足,平均蓄积率低,荒山绿化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林果产品资源极少,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不够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还较低。对生态资源利用仅限于点上开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少数投资商进行掠夺性、无序性开发,部分景区(点)生态质量下降。个别企业污染治理进度缓慢,生态环境

7、保护形势仍很严峻。(三)生态建设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建设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保持原生态就是搞好生态建设,尚未形成以开发促保护的共识。三、创建生态示范区的措施(一)明确目标定位,精心搞好规划实施。首先是确定生态建设目标。整合优势生态资源,大搞生态示范园(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利用3-5年时间,创建2-3处省级、1-2处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以森林(湿地)公园的滚动建设,推动以“山水城”有机融合发展为特的泗水生态示范区创建,争取2015年创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2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实现“健康、活力、文明、和谐”生态名县建设目标。二是精心搞好规划。坚持“贵在自然、美在和谐、精在特

8、”的建设理念,修改完善生态县建设规划,高起点编制生态示范区创建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以圣公山、长峰峪、红顶山、黄山为中心的南部1500公顷山区森林公园,以凤仙山、龙门山、望母山、西侯幽谷、大云寺林场为中心的北部2000公顷山区森林公园,以泉林泉群为龙头,泗河、济河为纽带,雷泽湖、龙湾套水库、华村水库、中册河、黄沟河等河道、湖泊(水库)为节点,泗城为明珠的中部6000余公顷湿地保护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订完善济河泗河滨河地段、圣源湖及引水入城规划、泗河源湿地公园等各项专业规划,以科学的规划统筹生态建设,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坚持分步实施。按照重点先行、抓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晋级的思

9、路,以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设立一批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整合壮大,实现三大森林(湿地)公园生态体系的全面创建。在此基础上,对照国家标准,查缺补漏,核实指标,申请并通过国家、省对我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验收。同时,对照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在更高层次上持续推进。(二)做好“秀美山川”文章,推进森林公园晋档升级。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中心,高标准保护和发展南北山区森林资源,进一步改善提高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准和林业多样性功能。坚持以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为主,封、育、造、管并举,推进山地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完备,以低岭、坡脚、岭岗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干果鲜品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基地

10、。按照“村边林带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隙地全绿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国道、省道、县乡道绿通道的补植、完善,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庭院绿化活动,打造山区绿屏障。探索实践山区林地的更新改造技术,优化树种结构,切实打造形成“春花、夏烂、秋、冬绿”的植被景观。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和标准使用农药,实现地洁土净。做好保育资源的同时,加大生态资源开发力度,集群组合开发促进森林公园建设,大力推介黄山、大云寺、青龙山、凤仙山、圣公山等项目,着力打造中国泉乡、齐鲁第一石海、鲁南第一生态山、鲁南第一大峡谷等品牌。充分发挥防护林山青水秀、经济林花艳果香的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打造万亩桃园、万亩板栗园、千亩

11、黄金梨园等“果林大观”。认真开展无公害、绿、有机农产品(食品)认证,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安全示范区面积,发展建成一批集观光、休闲和生态示范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三)做好碧水文章,推进湿地公园提档发展。围绕湿地公园建设升级,以泗河及其支流为主线,沿河适应地段修筑水库及塘坝多挂“零”,营造更多的水源涵养地。加大泗河水系综合开发,在泗河源头泉林泉群区域,着重加强生态功能保护,搞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成“江北名泉”。在泗河各支流、沿岸湖泊(水库)等节点,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保持原生态地貌,恢复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原生态,实现生态河道的修复和重建。大力开展小流域治理,兴修水库、塘坝,层层拦储水源。

12、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按树枝状、糖葫芦结构布局,彰显地域生态特征和景观特,建设一批集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观光、科研、休闲于一体的湿地公园(保护区),并按照国家级标准加快建设,逐步申报升级提档。在镶嵌于泗河“腰部”的泗城,大力实施“一心两带五纵”水体工程,建设以圣源湖为主的八大湖面城市核心水体景观,搞好济河、泗河滨河地段建设,形成缠绕泗城东部、北部的两大水带景观,并实施从济河上游及泗城南部干渠5条线路的引水入城,形成五河纵贯、碧水绕城的水系景观。大搞城市绿化工程,建立点、线、面、沿河、外围防护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体系,构造出城内“休闲”、城外“生态”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空间,早日建成滨河园林城市和鲁西

13、南最宜居城市。(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构建生态屏障。培育生态开发理念。大力宣传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突破传统价值观念的禁锢,树立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的理念,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示范区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认真编报项目争取上级扶持,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吸收金融资本、民间资金,努力争取国外政府资助或长期优惠性生态环保贷款,借助外力大搞绿开发。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生态示范区创建综合决策机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明确各级各部门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有利于创建的价格、信贷、贸易、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体系。实施绿GDP考核,把生态建设纳入综合考核,推动生态名县建设健康发展。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