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34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高中语文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88.2%的青少年的肯定: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勤俭节约“现在已经过时”。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进一步比较发现,初中生对勤俭节约表现出了最高的认同度,认为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的比例最高(

2、66.2%),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均高出12个百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或“及时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们中重视享受的倾向正在增强。对于“人应该及时享受”这种观点,受访青少年中持赞同态度的人占33.9%;持不赞同态度的占24.3%;还有38.8%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并且,独生子女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对于“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表示赞同的青少年占17.9%;不赞同的占55.4%;还有24.0%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独生子女和初

3、中生都表现出更多地注重享受的倾向。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答:_解析:联系与第一段的关系作答。答案:在文中,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这个语段在充分的调查后,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分析得出,显得十分可信。作者在这里增加了这样一个议论性语段,不仅是调查报告文体的需要,也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青少年中绝大多数人能在生活富裕的今天保持“勤俭节约”这种传统美德的肯定。.请给后三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答: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第四段中的结尾句“但还

4、是可以看到他们中重视享受的倾向正在增强”是重点句。答案: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对于“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青少年的态度是怎样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本题结合下文中的文字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根据第五、六段的内容设计出此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和形式。答:_解析:调查报告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写出的。可从第五、六段的文字表述

5、中归纳。答案: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问卷你当前是:A初中生B高中生C大学生你是不是独生子女:A是 B否对于“人应该及时享受”这个观点,你的看法是: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对于“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你的看法是: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二、语言运用.近日“前程无忧网”开展了题为“最幸福的上班时间”网上调查活动。该活动历时一个月,共收到有效网上调查问卷5 005份。认真分析下面这则图表,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次调查结果。通过分析这则调查结果我认为: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分析这则数据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语言要准确、全面,忌断章

6、取义,妄加揣测。答案:(通过分析这则调查结果我认为:)“弹性工作制”和“朝九晚五”的受欢迎程度旗鼓相当,看来传统的“朝九晚五”并没有过时。.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咬文嚼字编辑部于2013年12月18日在网上发出2013十大网络流行语。其榜单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大V、奇葩。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流行语的?请用简要的文字发表你的看法。答:_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做到观点鲜明,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现实生活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保证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答案:(示例)“十大流行语”如实地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社会重大事件

7、、百姓关注焦点,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通过“十大流行语”这样一个“点”,来窥探、来记录社会生活的一个“面”,来反映社会的主流价值,来观民意记录社会变迁,有其可取之处。 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趋势/祛除模拟/模板认识/标识B勤俭/信笺 提防/提问 累计/硕果累累C尽管/尽力 攒钱/錾金 是否/击缶D当前/恰当 努力/弓弩 弘扬/弦外之音解析:选B。A项,q,m/m,shi/zh;B项,jin/jin,d/t,li/li;C项,jn/jn,zn/zn, fu;D项,dn/dn,n, hn/xin。.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捡拾挑三捡四仍然

8、战火频仍B节能开源截流尚未礼尚往来C随即若即若离妥帖补贴家用D提倡猖狂进攻和谐合盘托出解析:选C。A项,“挑三捡四”应为“挑三拣四”;B项,“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D项,“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即使被抓,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但全民

9、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A调侃 B罚不当罪C不齿 D忧心忡忡解析:选B。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_。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捐赠者的善行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尽早“破题”ABC D解析:选B。这段话的中心是谈慈善文化的破题,因此第句放在最前面,紧接着第句,为总说。接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述:政

10、府、媒体、广大群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 向楠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有没有用”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 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73.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80后”占39.3%,“70后”占35.5%。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29.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33.

11、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21.3%的人觉得“不好说”。今年4月,由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花博会”交流活动。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50个系中,竟有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等专业。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报考。在他们看来,学以致趣比学以致用更有价值。”丁晓洁说。不过,一名民意

12、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果不以“用”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用”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