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19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0周训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级高三学年上期历史第十周训练题姓名: 班 级: 总 分: 考查依据:考点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定位中国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外历史关联一、选择题( 本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2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

2、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3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A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4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

3、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考点二:太平天国运动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6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

4、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7.“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8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比

5、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考点三: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9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 335斤(合177.667 5吨),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10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

6、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 1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12在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

7、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C维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D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1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14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

8、”。据此可推断发昌号()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外国资本控制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 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考点四:“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15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

9、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17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资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A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 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 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故今志于英夷特详”。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

10、因是()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 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 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19某官员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20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

11、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 B主张开展洋务运动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 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二、材料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计40分)考点五: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21 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

12、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

13、织布始终未丧失其最为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 (单位:磅 )1913年1930年本国纱线产额200 000 000982 070 800进口纱线额358 000 00022 616 000出口纱线额43 987 064机器织机消费量15 000 000206 913 532手工织机消费量543 000 000753 786 204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6分)(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6分)(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8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统治层从最高统治者至大小官员,总体来看是个平庸的群体。他们是处于衰败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儿,又在腐朽不堪的专制制度制约下活动。按照19世纪下半叶人类文化已达到的水平去衡量,这批统治者都是知识低下、目光短浅的平庸之辈。但在激烈的社会震荡中,他们中也分化出一些比较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