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19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嘴山市三中(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宗法观念 D贵族世袭2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3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

2、变化 B反应了社会的转折变革C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4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A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 B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D联系旧贵族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5余秋雨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主张远征,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不包括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B传统文化的影响C中央集权的形成 D封闭的大陆环境6中国人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新唐书

3、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揭示了A古代杜会家国一体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7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8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

4、汴梁 D元大都9“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 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10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11据说,中国人贴春联这一习俗始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春联要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C企

5、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D改革节日的风俗,强化皇权12近期某热播电影有如下情节:江淮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14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

6、理解是: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15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16学者李国祁等曾对清朝五万余名地方官的任期做了量化分析,发现50%的地方官任期只有一年左右,75%80%的任期在三年以下,这表明A清朝吏治腐败,官员更替频繁 B中央

7、王权对官僚控制相当有效C中央已对地方失去了有效控制 D皇权的强化使地方失去积极性17“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任何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法律制度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 B C D18“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A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B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D人文主义19公元前406

8、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20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主权在民容易导

9、致城邦内部混乱2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形成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22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古希腊地图爱琴海地区贸易图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A B C D23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

10、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B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D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24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某人行为威胁到城邦民主,公民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投入陶缸中。如果这个人得票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将他逐出国门10年。期间,被放逐者的公民权和财产权保留,期满后自动恢复。这一制度表明雅典城邦A民主性、人文性与盲目性并存 B人文关怀高于法律惩处C公民都有理性判断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行政机构25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

11、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26“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27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

12、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坚持司法公正的原则C既呆板而又有弹性 D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旨28马尔西安在其法学阶梯中这样描述道:“被放逐者(犯了错误被逐出罗马市)丧失公民权而保留自由权,这样,他丧失公民法,却能使用万民法”据此判断,这个“被放逐者”的身份变为A罗马公民B自由民C奴隶D罗马的没落贵族29某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A开放性和灵活性 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C随意性和实用性 D维系帝国的作用30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