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11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2.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B苏联工业化

2、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3.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生产 407% 437%481% 434% 439% 消费资料生产 593% 563% 519% 566% 561%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 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4.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优先选择由美元、欧元和日元

3、组成的基准性货币篮子,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对这种“怀念”情感理解正确的是A要求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B希望强化美元对世界的作用C要求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主张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5.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PEC成员国A经济发展

4、水平差异较大 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6.2010年4月25日,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传来消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由原先的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了A大国操纵世界银行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B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开始脱钩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7.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

5、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8.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9.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

6、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格物致知D读万卷书10.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11.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12.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

7、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13.“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生而平等”14.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

8、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15.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巳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A 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 B 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16.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

9、目录。这表明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17.“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18.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

10、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A君主立宪的主张B自由平等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议会至上的特点19.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20.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2

11、225259257789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21.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A.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B.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C.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D.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22.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12、。”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23.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A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追求B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大发展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24.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2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

13、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26.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7.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

14、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28.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A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29.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C走立宪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