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10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解析】“建立地方政权”只是一些大诸侯国而非周王的行为,排除项;“统一的社会制度”指分封制,材料不能反映项;项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可排除;据材料中“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进行文化渗透”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作用,故选项。2.【解析】“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排除项;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体现,不是“中央政权组织”,排除项;项为郡县制的积极作用但不符题目的设问要求;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

2、有效的管理,项正确。3.【解析】唐朝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死刑案件则移交大理寺重审。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某些案件的审判。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据材料“大狱、刑部、大理卿、以诀疑狱”等信息可判断项正确。4.【解析】从材料中“革五代之乱”、“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关于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三冗”的结果,可判断项为正确答案,A、B项与题干

3、时间不符,C项与题干材料中“革五代之乱”不符,可排除。5.【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的牌甲制度即户籍管理制度。据材料信息可首先排除、两项。据“户有迁移,即行变更”可排除项。清朝牌甲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护社会基层的治安,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起到了将地方基层社会进一步严密化的作用,为维护地方统治秩序作了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故选项。6.【解析】据材料可判断此条约为南京条约,故选项。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步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产物,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三项均可排除。7.【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实行财产公有共享的圣库制度。“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已无人理,究不

4、能行,遂下科派之令”等信息说明此制度遭到了乡民抵制,原因在于实行财产公有违背了农民意愿,故项正确。、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8.【解析】据材料可判断此不平等条约为辛丑条约,项是其影响,符合题意。项为鸦片战争的影响,项为马关条约的影响,项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均排除。9.【解析】据材料可判断“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却有名无实,其难以真正实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这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革命的破坏程度不是造成共和制难以落到实处的根本因素,、两项是项的表现和结果,故、三项不符题意。10.【解析

5、】据材料时间和“苏维埃”、“白区”等信息可排除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连续的军事围剿,使根据地出口减少,现金外流,银元价格上涨,纸币币值不稳,故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出口,并加强现金管理,打击破坏金融的活动,建立了现金出口登记制度。、两项不符题意。11.【解析】据材料“解国忧”、“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燕北”等信息可判断项符合题意。12.【解析】据材料中“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可判断“转折点”发生在1947年,故选项。解题需把握解放战争的发展态势,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态势,

6、故1947年夏的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成为“转折点”。13. D【解析】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但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故共同纲领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宪法,故A、B项表述有错;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2130日在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的,而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不能说制定于新政权建立之后,故C项错误;只有D项说法符合史实,故选项。14.【解析】材料不能反映改革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的改革是采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实现的,项排除。材料信息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项排除。党和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并

7、不能说明当时存在地方民族主义倾向,而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及其发展的重视,故项排除,项符合题意。15.【解析】立法会两位候任议员在宣誓时煽动“港独”,不属言论自由范畴,而是分裂国家的严重违宪、违法行为,故排除项。虽然港独势力背后有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项。梁振英作为特区行政长官,有权力和资格表达民意和中央政府的态度,项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按照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国”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

8、法条文进行解释,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和法律制度的重要部分,故选项。16.【解析】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体现“正当的政体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要求。结合古代雅典的三次改革内容,项无法体现斗争后建立了何种政体及其影响,不符合题意;、两项的说法错误;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17.【解析】因罗马私法是包括财产所有权、债、家庭婚姻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划,私有制是其基础,而恩格斯是从“特点”的角度来评论罗马私法的,故项符合题意。、两项分别涉及罗马私法的发展背景和核心内容,不符题意,项材料无法体现。18.【解析】首先排除项;根据材料中“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选民资格受财产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等信息可判断

9、此宪法在参议院议员的产生方式和民权保障方面有局限,这与政权更替和政局动荡无关,故项排除,项符合题意,项不符材料意思。19.【解析】美国国会因“911”恐袭事件意欲以司法手段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沙特政府,这不属干涉别国内政范畴,排除项;根据美国法律,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项错误。总统和白宫的着眼点在于外交,但议员们的职责在于关心美国公民的利益,故项正确。国会和总统之间的较量是一种常态,项“两大政党对峙格局的终结”的说法错误。20.【解析】从材料可判断巴黎公社的做法是将政权管理公开化,使公社的政务接受人民的直接监督,打破人民对管理国家

10、事务的神秘感,故这种将政务公开化做法的本质是民主化,选项。21.【解析】从规定内容可判断出该土地法令为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二大”通过的土地法令。、两项与中国有关,可排除;封建主义因素表现为多方面,“彻底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故选项。 22.【解析】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项;项说法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美国领导成立的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其主要背景是美苏对抗和西欧的衰落,项正确;二战后初期世界主要力量就开始了新的分化组合,而美苏争霸始于50年代后期,项错误。23.【解析】据材料可判断所涉战争为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一场

11、局部地区的热战,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故项错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霸权国家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干涉别国内政,故项错误;“停战协定”的缔结并不意味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局势更为紧张,故C项错误。项说法符合实际,为正确答案。24.【解析】西田恒夫的意思是即使日本暂时不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要争取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故其立场表明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后竭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项正确。项材料不能体现,、两项说法错误。25.【解析】该学者的观点是,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20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化证明了正在崛起的大国必然要通过战争挑战守成大国并

12、重建世界秩序。该学者的言论既指出了过去世界格局的演变,又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做了间接的预测,但这种预测带有臆断性,并不反映所有大国崛起的必然规律,故选项。、三项错误。26.(14分)(1)性质: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2分)影响:明朝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英国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的组成,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4分)(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分)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3、(3分)举措: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制度建设。(2分)27.(20分)(1)原则:犬牙交错(或打破自然的山川边界)。(2分)目的:有意打破划分行省的自然山川边界,造成犬牙交错局面,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屏障,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美国具有民主传统,少数民众的要求不能代表全体民意;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和民众的意愿不能违背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是民选的合法政府;独立宣言的理想主义色彩浓厚;部分民众的诉求只是对总统选举结果的不满。(6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主要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

14、台湾被日本割占并遭受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本土意识不断增强。(2分)核心内容:台湾民众反帝、反殖、缅怀祖国;对中华文化与一个中国的认同感。(2分)举措:通过宣传加强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化解台湾内部不同族群和政治集团的矛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防范国际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警惕“”势力的干扰破坏;缓和台海及周边局势等。(4分,任答2点即可)28.(16分)(1)美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牵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避免日本在东亚过度膨胀,从而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利用中国的抗战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使自己在太平洋战场得到喘息的机会;避免中国沦陷后日军得到更

15、多战略资源,减少日本的战争潜力;发展和巩固反法西斯同盟的需要。(3分,任答3点即可)美国扶蒋的原因:美国与中共意识形态对立;建立亲美政权以遏制苏联和维护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加强美国战后在亚太的影响,实现美国全球战略。(3分)(2)目标: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的发展和提高欧洲政治地位。(4分)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法国及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一些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向联合;法德两国的和解。(4分,任答2点即可)(3)说明:二战后,西欧国家追随美国对苏联展开“冷战”;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任答两例即可)-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