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08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8 逍遥游(节选)一、语段阅读阅读逍遥游的选段,完成15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

2、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旋转着上升B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借C枪榆枋而止 枪:冲,触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解析:选D。“控”的意思是“投,落下”。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我决起而飞C则芥为之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解析:选B。A项,“其”,代词,它;岂是,表

3、选择疑问语气。B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为”,动词,作为;语气词,表疑问语气。D项,“则”,是副词,就;副词,或,或许。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去以六月息者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适百里者,宿舂粮ABC D解析:选C。是说大鹏俯瞰大地。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排除这两项即可。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飓风才能南飞。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C大舟飘浮有待

4、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解析:选C。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译文: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_(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_解析:(1)冥,通“溟”;(2)其,其,翻译为“是,还是”;(3)关键词:枪,冲、触;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答案:(1)这种鸟,大海剧烈动荡时就将迁移(借风力

5、)飞往南海。(2)天空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没有尽头呢?(3)我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榆树、檀树就停下来,有时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到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二、语言运用6根据文段内容,在画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蛹与蝶的对话相互吻合,自然衔接。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_?”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又问蝶:“_?” 蝶告诉它:“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解析:补写时要仔细揣摩问话的语境和蝴蝶答话的内容。第处要注意蛹

6、对“飞舞”的“非常羡慕”;第句要注意蝴蝶回答的生与死的问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或是不是这样我会死掉)7班会上,正在进行的是“做小河里的大鱼”还是“做大河里的小鱼”的辩论赛。请你替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词,对对方的观点加以辩驳。要求:字数5080字。我选择的观点:_辩词:_解析:观点可以自选,但要明确辩驳的是对方的观点,辩论要有力。答案:(示例)(我选择的观点:)“做小河里的大鱼”。(辩词:)世界是广阔无边的,如果一再追求到大河里去而不壮大自己,我认为是徒劳,不如在眼前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古语说“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就是这个道理。一、基础考

7、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践行/僭越聘请/驰骋挑剔/挑拨B澎湃/派送 俏丽/陡峭 计划/划拨C造诣/逃逸 桎梏/浩瀚 折磨/折本D愤懑/帷幔 疏浚/逡巡 颤抖/寒颤解析:选D。A项,分别读jin,pn/chn,tio/tio;B项,分别读pi,qio,hu;C项,分别读y,/ho,zh/sh;D项,分别读mn/mn,jn/qn,chn/zh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解析:选A。B项的意思是“很饱的样子”,今义为“副词,表所料与事实相

8、符,果真这样”。C项的意思是“这之后”,今义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D项的意思是“一般人”,今义为“大家”。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彼且恶乎待哉A不相同,不相同。B不相同,相同。C相同,不相同。D相同,相同。解析:选C。“虽”都解释为“即使”;为“况且”,表递进;为“还”。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人称代词;代词,这;动词“到”。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9、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注】秦失(y):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蕲(q):古同“祈”,祈求。帝:天帝或自然。县(xun)解:悬解,道家对生死、得失等都持无所谓的态度。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也吾以为其人也始:以前B必有不蕲言而言 言:说C是遁天倍情 遁:遵循

10、D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刑:过错解析:选C。C项,“遁”,意思是“违背”。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吊焉若此可乎?译文:_(2)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译文:_(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译文:_解析:第(1)句是反问句,要注意翻译的语气和“然”“焉”等词的含义;第(2)句从内容上是对比,要注意补充完整,特别是“其”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安时处顺”的含义,这个词今天还继续使用。“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答案:(1)那么这样吊唁,行吗?(2)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3)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

11、。7秦失对老聃的死具有怎样的态度?你赞同他的这种态度吗?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秦失对老聃死亡的态度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体会。对秦失的这种吊丧方式,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秦失对老聃的死抱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并不是十分悲伤。认为老聃安时处顺,不应为之过分悲痛。对于秦失的这种态度,我认为可以理解,因为人的生死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只要是寿终正寝,过分悲伤没有实质的意义。(不同意这种说法,能自圆其说亦可。)参考译文:老聃死去,秦失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你们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天性的享受,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应该出生时出生了,是你们老师的应时;应该死去时死去了,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