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07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试题(含解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3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2017年高考命题预测】关于该专题的复习,具体的复习的重点,建议如下:1.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特别是着重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今后的高考命题主要是侧重于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三方面的考查;考查的形式上是与历史上其他宪法纵向命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中国以及世界民主进程的宏观掌握能力。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2.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

2、成立”这一考点,但近几年考查的不多,如果考查到了,基本上是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突出考查五四运动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认识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考查方向上侧重于对中国共产党为求民主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今后的高考命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和进程,考查方向上可能会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命题,复习时不要忽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史的发展特点。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爱国主义之举,与当下的时事政治联系紧密,建议同学们特别注意该考点的全面学习。【2017年高考考点定

3、位】(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辛亥革命【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发生,起义的主力是湖北的新军。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由参议院制订,孙

4、中山颁布。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它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a、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

5、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共和制度名存实亡。2、辛亥革命的性质及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理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 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

6、凯窃取。【试题演练】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A民主团结意识增强 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考点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名师点睛】1、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1)背景: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概况: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心:北京上海;先锋队学生;主力军工人(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

7、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5)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A、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把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更高阶段;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B、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革命的指导思想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变化: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代表的阶级利益变化:代

8、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共诞生。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解决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a、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性质: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试题演练】1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

9、,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可知,胡适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即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本题选D。A项材料中没体现;B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考点三、国

10、民大革命、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年)【名师点睛】国民革命运动 即 国民革命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历史意义(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解放战争过程: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刘伯承

11、、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1948年底至1949年初,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意义: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指明了道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被推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1949年10月1日

12、,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结束,现代史开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士气。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试题演练】1.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记载:“香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随军服务,沿途农民踊跃协助。蒋(介石)曾谓,进入湖南后,一路民众欢迎农民协会组织最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湖南当推第一。”这段文字记载

13、了下列哪一事件A近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国民党围剿红军 D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答案】B【解析】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 【三年高考】 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6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6年北京卷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BCD【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

14、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读此类题目目时要最大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如本题要将广告中的广告词和辛亥革命等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大胆地排除掉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2.(2016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本

15、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如何对待中学和西学的问题。材料中列举的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应该选D.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只是限制维新思想,比如曾写过劝学篇,排除A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西学新名词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能力定位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西学新名词-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题思路是“表象实质”。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