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01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8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8 逍遥游(节选)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ng)鲲鹏(kn)坳堂(o) 抟扶摇(chun)B夭阏() 蜩鸠(tio)决起(ju) 榆枋(fng)C舂粮(chng) 朝菌(cho)蟪蛄(hu) 大椿(chn)D斥(yn) 蓬蒿(ho)泠然(lng) 数数然(shu)解析:选D。A项,抟扶摇(tun);B项,决起(xu);C项,朝菌(zh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解析:选A。B项的意思是“很饱的样子”,今义为“副词,表示

2、所料与事实相符,果真这样”。C项的意思是“这之后”,今义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D项的意思是“一般人”,今义为“大家”。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翼若垂天之云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彼且恶乎待哉A不相同,不相同B不相同,相同C相同,不相同D相同,相同解析:选C。“其”都是代词,它的;为“况且”,表递进;为“还”。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称代词;代词,这;动词“到”。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老聃死,秦失吊之,

3、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注】秦失(y):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蕲(q):古同“祈”,祈求。帝:天帝或自然。县(xun)解:悬解,道家对生死、得失等都持无所谓的态度。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也吾以为其人也始:以前B必有不蕲言而言 言:说C是遁天倍情

4、 遁:遵循D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刑:过错解析:选C。C项,“遁”,意思是“违背”。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吊焉若此可乎?译文:_(2)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译文:_(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译文:_解析:第(1)句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和“然”“焉”等词的含义;第(2)句从内容上是对比,要注意补充完整,特别是“其”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安时而处顺”的含义。答案:(1)那么像这样吊唁,行吗?(2)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3)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7秦失对老聃的死具有怎样的态度?你赞同他的这种态度吗?谈

5、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秦失对老聃死亡的态度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体会。对秦失的这种吊丧方式,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秦失对老聃的死抱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并不是十分悲伤。他认为老聃安时处顺,不应为之过分悲痛。对于秦失的这种态度,我认为可以理解,因为人的生死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只要是寿终正寝,过分悲伤没有实质的意义。(不同意这种说法,能自圆其说亦可)参考译文:老聃去世,秦失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像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6、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你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应该出生时出生了,是你们老师的应时;应该死去时死去了,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

7、,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注】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邑金:一邑租赋的收入。波臣:波荡之臣,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忿然作色曰作色:改变脸色B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顾视:回头看C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激:激荡起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常与:常常给解析:选D。“常与”,恒常共处,指水。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译文:_(2)我

8、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译文:_(3)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译文:_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特殊句式以及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1)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2)句是疑问句,同时要注意“游”“激”“迎”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乃”的意思是“竟然”。答案:(1)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2)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激荡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3)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这则故事的寓意比较显豁,可以从结尾处鲋鱼的话中加以分析理解。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援救别人

9、要及时,要切合实际,不能只说没有用的话。(或:远水不解近渴。)参考译文: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等我得到一邑的租赋金,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昨天来时,在中途有喊叫我的,我回头向车辙中一看,里面有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你难道不能用升斗的水来救活我吗?我说:行,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激荡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与我常处的水,我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升斗的一点水就可活命。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三、语言表达11根据文段

10、内容,在画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蛹与蝶的对话相互吻合,自然衔接。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_?”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又问蝶:“_?” 蝶告诉它:“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解析:补写时要仔细揣摩问话的语境和蝴蝶答话的内容。第处要注意蛹对“飞舞”的“非常羡慕”;第处要注意蝴蝶回答的生与死的问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或是不是这样我会死掉)12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写出它的寓意。鲁哀公对庄子说:“我们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庄子不以为然地说:“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说:“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断。但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命令,身穿儒服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一律问斩!”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