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43399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防碰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三、操作要求2四、群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5五、安全技术措施7一、工程概况工程共有47栋建筑物,分为四个阶段施工。第一施工阶段为2964号楼;第二施工阶段为2528号楼;第三施工阶段为2024号楼;第四施工阶段为18、19号楼。我单位共使用四部塔吊,其中1、2号塔吊型号为QTZ80B(6012),3、4号塔吊型号为QTZ80B(5610)。第一施工阶段拟采用14号塔吊;第一施工阶段施工完成后,第二施工阶段重复使用14号塔吊;第二施工阶段完成后,第三施工阶段重复使用14号塔吊;第三施工阶段完成后,第四施工阶段重复使用3、4号塔吊。第一施工阶段中1号与3号、2号与4号,

2、第二施工阶段中3号与1号、2号、4号,第三施工阶段中1号与3号塔吊的塔臂交叉施工作业,塔机回转半径部分重叠,为确保塔吊其中吊运安全,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特制定以下措施。二、编制依据A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B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C/T1001999)C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85)三、操作要求1为了确保塔吊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法规、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2塔吊使用条件(1)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塔吊生产许可证。(2)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原件目录等机关资料。(3)塔吊基础必须经过验收。

3、(4)塔吊安装必须是有安装资质证、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和有操作证的安装人员进行。(5)塔吊验收必须有法定检测资质机构检验合格并在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备案。(6)塔吊应有接地、接零、漏电保护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7)塔吊与塔吊、塔吊与建筑物、塔吊与架空线之间必须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A塔吊司机与指挥人员的要求(1)塔吊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并由专业指挥人员指挥;(2)指挥人员应佩带鲜明标志,如标有“指挥”字样的臂章;(3)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司机不得允许非本台起重机司机操作;(4)严禁无证人员操作;(5)严禁司机与指挥人员酒后操作和指挥塔吊;(6)严禁司机无指挥人员操作塔吊;(7)严禁司机不服从指挥信号,

4、擅自操作塔吊;(8)凡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挥人员同时发出指挥信号,此时,严禁司机操作塔吊;(9)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生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B吊挂重物的要求(1)严禁用吊钩直接吊挂重物,吊钩必须用吊索具吊挂重物;(2)起吊碎物料时,必须用调度足够的网,袋包装,不得直接捆扎起吊(3)起吊细长物料时,物料最少必须捆扎两处,并且两个吊点吊运,在整个调运过程中应使物料处与水平状态;(4)起吊的重物在整个吊运过程中,不得摆动,旋转。不得吊运悬挂不稳的重物,吊运体积大的重物应拉溜绳;(5)不得在起吊重物上悬挂任何重物。C塔吊交叉作业布置 (1)根据建筑物施工要求、塔机型号的独立高度特性及现场

5、塔机的布置特点,在塔机安装过程中,将第一施工阶段1号、2号塔吊比3号、4号塔吊相对加高2个标准节,3号、4号塔吊比1号、2号塔吊相对减少2个标准节,使14号塔吊的塔臂都能自由旋转;将第二施工3号塔吊比1号、2号和4号塔吊相对加高2个标准节,1号、2号和4号塔吊比3号塔吊相对减少2个标准节,使14号塔吊的塔臂都能自由旋转;将第三施工阶段1号塔吊比3号塔吊相对加高2个标准节,3号塔吊比1号塔吊相对减少2个标准节,使1号、3号塔吊的塔臂都能自由旋转。(2)使用单位应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保证回转围发生干涉的塔机在顶升加节时保持足够的高度差。应按“就快不就慢”的原则,根据工程进度统一确定塔机顶升高度和到位

6、时间。各塔机必须按正确的高度、时间如期完成顶升,不得提前或延时。(3) 多机同时作业的运行原则:a)低塔让高塔:塔身高度较低的塔机,在转臂前应观察塔身高度较高的塔机的运行情况后再运行。b)后塔让先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区域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c)动塔让静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遇有运行时,在一塔机无回转、变幅等动作时,另一进行回转或变幅的塔机应对其进行避让。d) 轻车让重车:在两塔机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e)客塔让主塔:以不同单位实际工作区域划分塔机工作区域时,若塔机塔臂进入非本单位工作区域时,客区域的塔机要让主区域的塔机。f)在前者优先:执行上列原

7、则,当出现多项时,按排列顺序在前者优先。(4)多机同时作业安全措施a) 塔机长时间暂停工作时,吊钩应起到最高处,小车拉到最近点并卸去吊钩上的吊索,大臂按顺风向停置。b)塔机与信号指挥人员必须配备对讲机,对讲机经统一确定频率后必须锁频,使用人员无权调动频率,且要做到专机专用。c)信号指挥人员应与塔机组相对固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换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未经主管和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换岗。d)指挥过程中严格执行信号指挥人员与塔机司机的应答制度,即:信号指挥人员发出动作指令时,先呼叫被指挥塔机的编号,待塔机司机应答后,信号指挥人员方可发出塔机动作指令。e)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时刻目视塔机吊钩与被吊物。塔机

8、转臂过程中,信号指挥人员还须环顾周围相邻塔机的工作状态,并发出安全指示语言。安全指示语言必须明确、简短、完整清晰。D高压线防碰撞措施(1)通过分析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对于架空线路的保护措施采取在塔机覆盖围的架空线路设置保护屏障,保护屏障距离高压线距离为2.5m,保护屏障顶部挂设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塔机只能在指定的角度围运作,以保护高压电线。(2)施工前,对塔吊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重点提出高压线路的保护容和塔吊的操作角度围。四、群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个施工单位均必须制定群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2.各施工单位的塔吊使用时均必须有专业指挥人员按照操作规程相关现定进行指挥;3.当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吊同

9、时在距离较近的工作区域工作时,指挥人员使用音响号的音调应有明显区别,并要配合手势或旗语指挥;4.严禁单独使用相同音调的印响指挥;5.当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吊同时在距离较近的工作区域工作时,司机发出的音响应有明显区别;指挥人员不能同时看清司机和负载时,必须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以便逐级传递信号,当发现错传信号时,应立即发出停止信号;6.当多台塔吊同时工作时,处于低位置塔机的其中臂臂端与另一台塔机的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处于高位置的部件(吊钩升值最高点或最高的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置的塔机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应保持在任何情况下两台塔机中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应保持在任何情况下两台塔机在垂直方向的距

10、离不得小于2米。7.尽量避免塔机大臂相遇,如无法避免时,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高位置的塔机吊重物需转过低位置塔机时,必须等吊钩收收,以防碰状低塔(但吊钩臂杆顶部不得小于1米)并尽可能的将吊钩收至臂根处;(2)在高位置的塔机吊重物需转过低位置塔机时,高塔必须先让位于低塔工作。8.塔机停置时,高、低塔均必须将吊钩收起,回至臂根部;9.当风力达到六级及其以上时,应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受损;10.工作完毕,所有控制器必须板到停止位,拉断电源总开关,臂杆转到顺风方向,但不能将塔臂锁死,应保持自由随风转动;11.塔吊起重机在塔顶和两臂端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并保证供电不受停机影响;12.在吊装作业

11、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1)指挥信号辨别不清;(2)会造成事故的指挥;(3)不符合起重机性能的指挥;(4)用不符合CB5082中规定的旗语、手势、音响的指挥信号;(5)起负荷物体重量不明;(6)斜拉重物;(7)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8)重物下站人;(9)重物埋在地下;(10)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11)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12)重物越人头;(13)安全装置失灵。13.注意事项(1)严禁在安装好的塔吊的各部位金属结构上安装或悬挂标语牌,广告牌等挡风物件;(2)严禁把塔吊做为其他设备的地锚或索绳等的固定装置;(3)严禁把塔吊的各部分与电焊机电线接连;(4)严禁在塔吊上安装或

12、固定其他电器设备,电器元件及开关柜;(5)严禁将塔吊的工作机构,金属结构,电气系统做为其他设备的附属装置等;14.塔吊使用时除严格按照塔吊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C/T1001999)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85)等相关要求执行外,还必须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要求进行操作。15.附塔吊交叉作业平面图。五、安全技术措施 1、上岗前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戴好安全帽,严禁酒后操作。 2、塔吊的安拆工作时,风力超过级和雨雪天,应严禁操作。 3、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装置,保证安全生产。 4、服从统一指挥,禁止高空抛物。 5、注意周围环境,如高压线、地面承载能力等,确保拆装安全。 6、安装拆卸塔吊专门人员警戒,严禁无关人员在作业区穿行。 7、拆装塔吊的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