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329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史记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用于祭祀,“遭圣则兴”,周灭亡“鼎乃沦

2、伏而不见”。以后秦汉唐宋帝王纷纷寻鼎、迎鼎、铸鼎。这说明( )A. 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B.鼎是国家强盛的象征C. 国家政权更迭频繁 D.鼎代表政权的合法性25.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礿者,以四月食麦也,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蒸者,以十月进初稻也” 。由此可知( )A.西汉神权色彩极为浓厚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盛行C.祭祖行为以农事为基础 D.祭祖行为指导农业活动26.朱熹在小学辑说里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这表明朱熹( )A.主张通过教育实现儒学复兴

3、 B.坚持“格物致知”的教育思想C.强调伦理道德培养的延续性 D.提倡“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27明朝北方边防经历了“功臣戍边亲王戍边天子戍边”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D.不利于海患问题的解决2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主要是要求对方守约,并有着暗地摆脱条约约束的明显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产生了要求自己守约的趋向,并逐渐确立了重视履行条约义务的主体意识。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B全面开放已经成为共识C西方武力迫使国人屈服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 据1923年的调查,上海地区各县土地占有超过50亩者人数

4、不多,而且越靠近上海市区其人数则越少。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现象得到缓解 B.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快C.土地资本转化为工商业资本的趋势 D.平均地权思想在上海地区得到落实30. 毛泽东在关于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中写道:“迅速加强城市工作,特别是我党可能夺取与必须夺取的那些城市的工作,派大批有力的干部到那些城市里去,迅速学会管理城市中财政金融经济工作,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人参加城市工作,解决城市问题。”由此可知(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将成功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我党工作重心转移时机成熟 D.中共制定出前瞻性战略3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美国、苏联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5、。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逆城市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B.该现象是三国城市化发展的自然结果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了中国城市化 D.该现象在后来的城市化中都得到修正32.有学者在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时提出,“民主制度往往可能是低效率的,有时还可能是腐败性的,但它能把人民和政府以其他制度所没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说明( )A.政府低效和腐败引发公民不满 B.直接民主的弊端更为突出C.公民参政必然带来行政的低效 D. 城邦至上根植于民主制度33. 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被上院否决,次年议会重提此案,又被威廉三世否决。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作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

6、签署。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没有人事任免权 B.国王掌控实权 C.法案必须有利于国王 D.宪政制度确立34. 战后“黄金时代” 的美国政府为了应对农业生产过剩的危机,长期采用“休耕补贴”的办法,即农场对一部分的耕地实行暂时或长期的停耕,国家则按照比例对农场进行补贴 。然而1962年小麦的收获面积比 1959 年减少了 15. 5% ,产量却只减少了2. 5%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过时 B.生产进步需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方式 C.科技进步必然带来生产过剩 D.生产过剩开始成为美国的周期性问题35. 在全球化浪潮中,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

7、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在世界现实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全球。这反映了( )A.竞争取代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B.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基本陷入停滞C.全球化日益受到各国资源主权制约 D.反霸权主义思想渗透到经济领域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l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国的科技奖励起源很早。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对天文、水利方面的奖励。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奖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天文学、医学

8、,数学、农业、军事科技、建筑等领域都有获奖的记载。对科技的赏赐主要反映君主的个人意愿,赏赐频度最高的是对皇帝有功的人。君主采用不同形式的科技奖励,来激励创 造者的热情,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奖励形式由授官赐爵、金钱物质、树碑立传扩展到赐姓、赐名、赐诗文等。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清初的顺治帝首开了对外国人的科技奖励,他对德国传教士汤若望非常器重,命他任钦天监监正。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活动往往是个人行为,没有形成科学共同体,对某一技术和产品的奖励难以找到相关技术人员来评定,所以往往通过其外观或以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来定。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技救国”成为时代强音。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的

9、科技人才进行鼓励,还对在华的外国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出身或授官。在近代西方科技传入的同时,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也引入了中国。1882年,清政府批准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即郑观应等人创造的机器织布工艺,保护期10年。1898年,在康有为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上海强学会、务农会等学会也在各自的章程中加入了科技创新的奖励内容。民国时期,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政府奖励、研究院所和学术团体的奖励互为补充,科技奖励体系已具雏形。 摘编自姚昆仑中国科

10、学技术奖励研究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12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科技奖励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13分)(3)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W.罗斯托在1952年把工业革命总结为“三段模式”。三段模式的内容基本上如下:(1)起飞。恰如飞机起飞一般的,新经济如果要起飞,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冲力离开旧经济,就像飞机离地的那段过程似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中,一般是一到两个经济部门率先起飞,逐步拉动整体的经济起飞。(2)扩展。即起飞从一个经济部门扩展到另一个经济部门,整个经济达到工业成熟的过程。(

11、3)选择。在工业成熟和经济发展到新的层次后,所有的国家都会面临新的选择选择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类型。可供选择的方面很多,一个国家可能集中精力进行审慎的立法,把全体国民的安定、幸福和闲暇娱乐视为首要的选择;一个国家可能认为,幸福有赖于大众的消费,有充足的食物,有大多数人享有的高水平的服务;最后也有国家利用其新的实力,主宰世界。请结合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历史,任选一国对本模式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身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上也有创

12、制。他推行考试录用,不仅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而且使海关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腐败的官场风气。赫德早年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别分类更细、等级划分不断增繁。在考核方面,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年终考绩报告有其缺点和弊端,但我们也得承认,从人事管理的角度讲,它有符合科学性的一面。它评价指标具体,落笔有着,比起封建王朝通行的用人制度,是历史性进步。 从赫德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

13、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摘编自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改革海关管理制度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的认识。(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

14、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的新国民观。(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新国民观形成的原因。(7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交战双方已经伤亡2000万人,资源消耗惊人,继续进行战争感到困难。有的国家已出现了政治、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趋于激化,革命的形势正在形成。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土耳其的利益分配问题上矛盾重重,德国和奥匈帝国在瓜分波兰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德国从1915年取得在东线的胜利并占领大片领土后,就利用俄国和英国的矛盾,谋求与俄国单独媾和,不但派代表到彼得格勒作和谈试探,还向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传递了三封信件,表示愿意签订合约。在沙皇的默许下,俄国和德国非官方和谈活动频繁进行,但双方始终无法达成最终妥协。俄国1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