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43153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程序的设计师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编程控制器(PLC)程序设计师论文题目: 基于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学 校: 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班 级: 机电0882 姓 名: 国强 指导老师: 剑 2010年6月摘要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支柱,无人车间、无人生产流水线等等,已经随处可见。同时,现代生产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产环境,如高温、放射性、有毒气体、有害气体场合以及水下作业等,这些恶劣的生产环境不利于人工进行操作。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以

2、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械手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声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得更为广泛。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和铁路工业部门的重视。本题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PLC,对机械手的上下、左右以及抓取运动进行控制。该装置机械部分有滚珠丝杠、滑轨、机械抓手等;电气方面由交流电机、变频器、操作台等部件组成。我们利用可编程技术,结合相应的硬件装置,控制机械手完成各种动作。关键词:PLC;控制;机械手;第一章可编程控制PLC11 PLC简介自二十世

3、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离散控的制的首选产品,PLC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围的PLC年增长率保持为20%30%。随着工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PLC市场容量基数的不

4、断扩大,近年来PLC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PLC的增长十分迅速。综合相关资料,2004年全球PLC的销售收入为100亿美元左右,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PLC是由摸仿原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PLC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首先应用的是汽车制造行业。它以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输入和输出操作,来控制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用户编制的控制程序表达了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并事先存入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中。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PLC的CPU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

5、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1,程序从起始步(步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通常为END指令),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PLC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PLC,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PLC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也有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大型PLC使用另外一个CPU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把计算结果送给PLC的控制器。相同I/O点数的系统,用PLC比用DCS,其成本要低一些(大约能省40%左右)。PLC没有专用操作站,它用的

6、软件和硬件都是通用的,所以维护成本比DCS要低很多。一个PLC的控制器,可以接收几千个I/O点(最多可达8000多个I/O)。如果被控对象主要是设备连锁、回路很少,采用PLC较为合适。PLC由于采用通用监控软件,在设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要容易一些。 近10年来,随着PLC价格的不断降低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设备开始采用PLC进行控制,PLC在我国的应用增长十分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基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期PLC在我国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通用PLC应用于专用设备时可以认为它就是一个嵌入式控制器,但PLC相对一般嵌入式控制器而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

7、稳定性。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用户原来采用嵌入式控制器,现在正逐步用通用PLC或定制PLC取代嵌入式控制器12 PLC部原理 PLC实质上是一种被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和微机是基本一的。编程器中央处理单元(CPU)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系统程序存储区用户程序存储区电源图 PLC硬件的基本结构图(1)中央处理单元(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 的控制中枢。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受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检查用户程序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受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

8、O映象区, 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术运算等任务。并将逻辑或算术运算等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以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为止。(2)存储器与微型计算机一样,除了硬件以外,还必须有软件。才能构成一台完整的PLC。PLC的软件分为两部分: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PLC存储空间的分配:虽然大、中、小型 PLC的CPU的最大可寻址存储空间各不相同,但是根据PLC的工作原理, 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区

9、域:系统程序存储区,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和系统软设备等)和用户程序存储区。A. 系统程序存储区在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系统程序。它包括监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统诊断程序等。由制造厂商将其固化在EPROM中,用户不能够直接存取。它和硬件一起决定了该PLC的各项功能。B. 系统RAM存储区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以及各类软设备(例如: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储区。(A)I/O映象区由于PLC投入运行后,只是在输入采样阶段才依次读入各输入状态和数据,在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的状态和数据送至相应的外

10、设。因此,它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存储单元(RAM)以供存放I/O的状态和数据,这些存储单元称作I/O映象区。一个开关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位(bit), 一个模拟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字(16个bit)。因此,整个I/O映象区可看作由开关量的I/O映象区和模拟量的I/O映象区两部分组成。(B)系统软设备存储区除了I/O映象区以外,系统 RAM存储区还包括PLC部各类软设备(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的存储区。该存储区又分为具有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和无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前者在PLC断电时,由部的锂电子供电。使这部分存储单元的数据得以保留;后者当PLC停止

11、运行时,将这部分存储单元的数据全部置“零”。C用户程序存储区 用户程序存储区存放用户编制的用户程序。不同类型的PLC其存储容量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随着PLC机型增大其存储容量也相应增大。不过对于新型的PLC,其存储容量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而改变。D常用的I/O分类常用的I/O分类如下: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

12、热电偶、脉冲等模块。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3)PLC电源PLC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小型的PLC,还是中、大型的PLC,其电源的性能都是一样的,均能对PLC部的所有器件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正负10%(15%)之间,因此可以直接将PLC接入到交流电网上去。可编程序控制器一般使用220V交流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部的直流稳压电源为各模块的元件提供直流电压。某些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为输入电路和少量的外部电子检测装置(如接近开关)提供24V直流电源。驱动现

13、场执行机构的电源一般由用户提供。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从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它的梯形图程序与继电器系统电路图相似,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元件也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输出继电器等。这种计算机程序实现的“软继电器”,与继电器系统中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某些相似之处。13 PLC的工作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与停止(STOP)状态。在运行状态,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序控制器停机 或切换到STOP工作状态。除了执行

14、用户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如上图编程序控制器还要完成,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由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极高,从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处理过程似乎是同时完成的。在部处理联合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检查CPU模块部的硬件是否正常,将监控定时器复位,以及完成一些别的部工作。 在通信服务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别的带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容。当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停止(STOP)状态时,只执行以上的操作。可编程序控制起处于(RUN)状态时,还要完成另外3个阶段的操作。在可编程序

15、控制器的存储器中,设置了一片区域用来存放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状态,它们分别称为输入映像寄存器和输出映像寄存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梯形图中别的编程元件也有对应的映像存储区,它们统称为元件映像寄存器。在输入处理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把所有外部输入电路的接通/断开(ON/OFF)状态读入输入寄存器。外接的输入触点电路接通时,对应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为“1”状态,梯形图中对应的输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外接的输入触点电路断开,对应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为“0”状态,梯形图中对应的输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接通。在程序执行阶段,即使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状态 也不会随之而变,输入信号变化了的状态只能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被读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用户程序由若干条指令组成,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步序号顺序排列。在没有跳转指令时,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的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之处。在执行指令时,从输入映像寄存器或别的元件映像寄存器中将有关编程元件的0/1状态读出来,并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逻辑运算,运算结果写入到对应的元件映像寄存器中,因此,各编程元件的映像寄存器(输入映像寄存器除外)的容随着程序的执行而变化。在输出处理阶段,CPU 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0/1状态传送到输出锁存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