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43031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背影”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有人说:“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欲保持心灵的平和,持有一份淡薄和超然的心境,那就千万不要和余秋雨遭遇”。是的,余秋雨太沉重了,他以一行行力透纸背的文字,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秋雨连绵的凄苦旅程,让你思索,让你警醒,然你夜不成寐。当包括每一个细枝节在内的历史真相从那些已经僵硬麻木的历史概念背后一点点浮现出来,当作家以诚实的理性重新疏导它们,任何一个读余秋雨的人都无法否认,他的震撼力是不可估量的。我这次的的确确是被其朴实却发人深省的文字所震撼,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反复品读了那篇课本上名为“一个王朝的背影”的散文。它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这是一闪对中国历史文化苦心孤诣反思的著作,

2、这是一邓浸润着太多沉重的思考,但得许多人认真研读的作品,该书以中国历史为经,以各实用历史文化的梭断面为纬,寓以往思考于文章中,将文明这一主体贯通融化其间,以次表现了千年来中国文明和文化发展步履的艰难和沉重。而这段散文以一次承德避暑山庄之行在这个象征王朝背影的地方寻找那个朝代零星的碎片,并融以作者自己的感受于其中,将那个王朝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文中每段文字都充满了对那个王朝的沉思,这既是写给他自己的,也是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读到康熙不修长城那几段,我甚是激动,不禁感叹康熙的心境如此之宽,才能如此之广如此之高。他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确实他做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他的“长城”,与蜿

3、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显然康熙更高明些。或许有人说秦始皇的时代先于康熙,自然康熙可以从历史的残垣中吸取教训,然而今天的我们是否也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呢?本应该很庆幸我们今天不必为了抵御外敌而修长城(正如余秋雨所说的保护文物完全是另一回事),并且我们国家一直努力像康熙一样修一座无形的长城。可悲的是康熙的“长城”最终还是坍塌了,还是败在了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建立过什么功业的女人手里。这或许是其王朝体制的问题,与康熙无关,毕竟康熙的“长城”是最坚固的,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所以我们国家提倡“众志成城”,也因此我们共同渡过了非典、地震、泥石流等灾难。但是,另一方面那些耗巨资建造的鸟巢、水立方、世博

4、园等是不是也是一种“长城”,类似于秦始皇的长城,名义上是在世界上树立好中国形象,正如秦始皇修长成为了抵御外敌一样,秦始皇的长城是建立在无数人民的尸骨之上的,那它们呢?秦始皇的长城一定会倒塌,孟姜女哭倒长城也只是传说,那他们呢?“长城”倒塌了之后又会如何?我不敢想了,也许那一天很久才能到来,也许是明天,也可能是马上,总之一定会到来,因为秦始皇的长城一定会倒塌。在长城的问题上纠结了这么久,对于这篇文章其他的内容我一也颇有感触。文末提到文学大师王国维跳河自杀,多么令人痛惜啊,他竟死于一种文化,在此,我真的相信了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并且我也相信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也难免不会有这样的人,而且大多是文化人。我在想,我们今天的文化教育对于我们到底是进步还是痛苦的祸根,或许文化是没错的,否则我们的社会还怎么进步,错的是我们太过于重视那些糟粕的文化罢了。关于文化,关于文明与糟粕,太多太多,但在此就不再细说了。那个王朝的背影终究已是背影,背影下的启示更值得我们久久体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