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442774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我准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师在关键环节实施加以点拨。我准备了一个课时来实施教学。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唐诗。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初唐诗人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二

2、、说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新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4、掌握诗人的构思和独特风格。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2、 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四、说教法。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我还会通过营造意境,加深同学学习体验,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先让同学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来分析这首诗,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相结合

4、。另外,在讲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讲一些诗的句法与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教法的设计意在通过讲解这首诗将鉴赏古诗的诗法交给大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概括来说,我的教法分为以下五点: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说学法。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

5、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

6、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解题。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三)相关知识介绍1、问近体诗产生的时代,包括哪些类型。2、老师补充近体诗的知识。3、ppt补充王维与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识。(四)诵读。1、请两名学生朗读诗歌。2、老师和学生一起更正错误的读音,错误的断句。如浣女的浣读音,王孙/自可/留的断句。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版。4、初步感知诗歌意境,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景象,学生回答。5、介绍诵读技巧。6、师生一起诵读。(五)品味鉴赏。1、疏通诗意。2、讲解艺术手法,与鸟鸣涧对比。3、理解“诗中有画”的风格,感悟优美意境。4、理解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附:板书设计。流程图式板书

7、。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诗歌。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枫桥夜泊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编排以古诗和诗歌为主,篇幅精短,天然之间,情景交融,情理交融。枫桥夜泊在二十八个字的

8、有限空间中,展示了无限的时空图景。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借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难以言说的满腹愁情。作者张继,被世人称为“诗佛”。他的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其中枫桥夜泊最为有名。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文化的积累。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纵横信息数字化的介入,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内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汉字、诗词的积累,深度领悟张继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

9、。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古诗、纵横码输入法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正确使用纵横码输入诗句,学会本课生字。这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是教学的难点。本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拓展阅读。学法是诵读感悟、情感体验、入境想象、纵横码输入竞赛。这些教法、学法,主要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纵横码操作的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课前PK,导入新课;初读诗文,感知诗意;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主旨拓展,升华情感。首先说说第一环节:课前PK,导入新课全班同学进行“古诗PK赛”,一分钟内输入诗句最多者获胜。评价后,教师适时引出诗句:

10、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句诗中隐藏了一个人的名字张继。张继何许人也?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诗人总会想起张继?此环节中“古诗PK赛”是上课前的热身运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本节课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环节是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第二步运用纵横码输入法记忆本文的生字。具体操作如下:师生共同分析,并找出这些生字的四个角的笔形。学生按照纵横码的取码规则拆分本课生字。学生运用纵横码输入生字,并组词。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纵横码输入法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巧记、

11、牢记汉字。第三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四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进行在线阅读感悟。你想用哪个词语来表达自己读完这首诗的感受?诗中的哪个词语传递了这种情感? 列举“愁眠”的近义词。这个环节力求突出一个“读”字、一个“悟”字和一个“打”字。把单独的“说”变成了“说和打”的结合,做到了“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第三环节:品读诗文,体验情感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霜天、钟声都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愁眠;用诗人自己的话

12、来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天地之间,月亮已经下落,周围一片幽暗、朦胧。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线写作“寒山寺钟声的诉说”。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语文要熟读,更要精思。古诗言约而意丰,精思要建立在对画面的充分想像的基础上。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诗句的词汇变成景物和声音,运用在线写作感悟诗人张继的愁苦之情,丰富了画面,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第四环节是主旨拓展,升华情感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的诗句比比皆是。你能运

13、用自定义的方法输入以下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几句诗都是把情愁寄托给了明月。而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愁苦寄托给了谁呢?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展示诗句,学生看打输入诗句,分小组比赛输入速度。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

14、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心中一定记住了一种声音,那就是钟声;一定记住了一位诗人,他就是张继;一定背会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让我们一起来做“诗句闯关游戏”。凡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输入枫桥夜泊诗句代码的,即为闯关成功,成功者可获得一张精美的书签。月落乌啼霜满天 704061江枫渔火对愁眠 314391姑苏城外寒山寺 444403夜半钟声到客船 329841这个环节的设计,试图通过主旨拓展,使学生在读中悟出诗人借钟声抒发孤寂愁苦之情。运用自定义输入诗句,增大了

15、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诗句闯关游戏”,通过输入诗句代码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顺应了学生爱动手、爱竞争的天性,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愁眠、钟声、张继”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枫桥夜泊张继愁眠 钟声枫桥夜泊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行旅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悟诗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