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442772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简洁易懂,在教学中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用的表达

2、方式,体会父母的爱。二、学情分析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探究欲望。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四、说教学

3、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含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

4、?(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学生能够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知道,这两个词语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

5、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其次,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我会指名学生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深入研读环节。(三)深入研读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1.我会让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

6、情。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母亲所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找目前的动作和神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接着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2.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学生也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找出父亲的态度。然后,我会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总结出,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

7、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3.最后,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四)延伸作业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一下你和

8、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你如何体会到父母的爱。(五)小结作业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手法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不少于200字。七、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20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

9、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

10、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四)教学难点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

11、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着重以师生、生生探讨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通过“引导诵读体悟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明确要求精读文本体会情感升华情感”的方法来学习本课。四、说教学程序(一)课题导入。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请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

12、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为什么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三)讲读课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时期)。1、让学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对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时有什么反应?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体会巴迪父母亲对巴迪不同的关怀。2、引导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叙述巴迪童年时期的部分。(四)讲读课文后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时期)。1、少年时期的巴迪对待父母的评价态度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15自然段,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部分讲解“不得不承认”的双重否定句式。2、

13、成年时期的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为感情升华做铺垫。3、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最后一段,找出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着重讲解“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自己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巴迪的事例,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实际生活中“鼓励”和“警告”两种不同方式的爱。20 “精彩极

14、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誊、励、篇”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对父母评价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4.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爱自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母爱宽容、和蔼、鼓励;父爱理性、深沉、严格。【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糟糕透了”的评价也是一种爱。【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7个生字,其中“誊、励、篇”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进行强调和指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

15、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2.阅读理解。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揭示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所以在教学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3.表达运用。在生活中,同学们每天都感受着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本质是一样的,但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通过学习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对两种爱的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会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