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442760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19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父爱之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父爱”这个主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以此作为解剖处,让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围绕“父爱”的事件进行梳理比较容易理解。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父爱的伟大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找出在“我”的梦境中出现的场景,体会每个场景中蕴含的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三、说教学方法与学法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3、。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4、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板书:父爱之舟(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4.讨论交流(出示课件5)(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

5、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生总结 汇报(出示课件7)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

6、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生总结,汇报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六)、品读感悟,体会父爱。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出示课件12)板书:第一个场景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生总结、汇报“心疼极了

7、”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3)“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2.品读第二个场景。(出示课件14)(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8、;“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出示课件16)“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板书:第二个场景3.品读第三个场景。(出示课件17)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生总结,汇报pXeAgc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板书:第三个场景4.品读第四个场景。(出示课件18)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板书:第四个场景5.品读第五个场景。(出示课件19)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生总结,汇报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板书:第五个场景(七)、感受写法。对文章的写法

9、,你有什么见解?(出示课件20)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板书:以小见大。(八)、激情升华,拓展延伸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九)、作业布置。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场景描写 第三个场景 以小见大第四个场景第五个场景六、说教学反思:1. 从显眼的词句中深入:在研读时对字

10、、词、句、段上是必须要下功夫细细体会的,不能轻易放过。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把握重点词句,同时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细读,从句子中落实到重点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读。2.从熟知的知识点深入:在初读,研读后,从学生能够熟知的知识点切入课堂教学,那一定能给学生自信心,培养好整堂课的气氛。在这篇文章的处理中,“父爱”这个主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以此作为解剖处,让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围绕“父爱”的事件进行梳理就简单得多了。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及时,导致一些学生的兴致有点低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19 父爱

11、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4.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教学重点】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会

12、写字。会认字中的“栈、枉、僻、跷、缴”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强调和指导。14个会写字中,有的是多音字,容易读错,如“钉”;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疼、屑、暑、煮”,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句子中去学习和理解。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2.阅读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文章以“小船”为明

13、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3.表达运用。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教

14、学准备】(1)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要求会认的字要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学会运用。(3)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能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父亲。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

15、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设计意图】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二、认识作者。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吴冠中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2.汇报交流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